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003475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机理:G+、G-主要由其CW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对乙醇的通透性, 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有肽聚糖的厚度和结构所决定。G+的CW: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低。乙醇脱色时CW脱水,孔径减 少,透性降低,不易脱色,呈初染得蓝紫色。G-的CW: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高。乙醇脱色时,类脂被乙醇溶解, 透性升高,细胞被复染显红色。步骤: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接种环挑取菌体均匀 涂布于水中。 固定:将玻片靠近酒精灯火焰,蒸干水分,但不要烤焦。 初染:用碱性颜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媒染:以碘液媒染1min,水洗,吸干水分。(细胞内形成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增强相互作用)

2、 脱色(关键步骤):以95%的乙醇脱色30s,应适当振荡均匀, 是乙醇脱色完全。 水洗,吸干。 复染:?(第2张)复染30s,水洗吸干。 干燥镜检。2、用渗透皮层膨胀学说解说芽孢耐热机制。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 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 心中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 失水的核心才赋予芽孢极强的耐热性。3、引起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几种可能反应,并说明如何能 够维持微培PH稳定。答:培养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 会导致PH变化。(第2张中的图)还与培养基的C/N

3、比有关,C/N高,经培养基后PH显著下降,C/N 低,经培养基后PH明显上升。PH调节:加入缓冲剂常用:一氢二氢磷酸盐,K2HPO4呈碱性,KH2PO4酸性,只在一定的PH范围内调节(6.4-7.2) 大量产酸的菌株,加CaCO3调节,CaCO3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 液的PH过度增加,但可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的酸。 培养液中存在天然的缓冲系统,如AA,肽,Pr均属两性电解质, 也起缓冲的作用。 过酸:治标加NaOH、Na2CO3中和,治本-加适量氮源:NaNO3、Pr、NH3 H2O;增加通风量。 过碱:治标-H2SO4、HCl中和,治本-加适量碳源:G类,脂 类;减小通风量。3、抗生素法和菌丝过

4、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抗生素法(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原理:青霉素抑制肽聚糖链间 的交联,组织了合成完整的CW,野生型B处于正常生长繁殖,所以 对青霉素敏感,可被抑制或杀死;营缺B在基本培养基上休眠状态 存活下来,从而达到浓缩营缺型目的。制霉菌素法适用于真菌,其可 与cm上?(第1张)醇作用,引起cm损伤,因为它只能杀死生长 繁殖着的真菌,所以.菌丝过滤法:基本培上,野生型霉菌,?菌的孢子能萌发并长成菌丝, 而缺型孢子一般不萌发,或不能长成菌丝,因此培养一段时间后,用 灭菌脱脂棉或滤纸滤去菌丝,收集滤液,重复数遍后可除去大部分野 生型,从而4、生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发生遗传变异,

5、使得产量性状下降, 你如何解决?写出具体实验方案。答:将一定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做一定浓度的稀释,涂布在含 有酪素蛋白质的基本培养基上,37 C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培养基, 观察单菌落形成的透明圈大小,取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 菌落,挑取培养做进一步的鉴定,即可得到高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 菌。5、以磺胺为例,说明化学治疗机的作用机制。答:机理:磺胺是叶酸组成部分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类似物,(磺胺类 药物取代对氨基苯甲酸,干扰叶酸的合成,抑制了转甲基反应,导致 代谢紊乱,从而抑制B生长),磺胺的抑菌作用是因为许多细菌需要 自己合成叶酸而生长,磺胺对人体细胞无毒性,因为人体缺乏从对氨 基

6、苯甲酸合成叶酸的相关酶-二氢叶酸合成酶,不能用外界提供的 对氨基苯甲酸自行合成叶酸,而必须直接利用叶酸为生长因子进行生 长。(磺胺类-与正常代谢产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干扰了酶的功能,从而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6、画出生长曲线。(第1张)1、微生物的共性?哪个最基本?答: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 快思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2、比较G+,G- B在CW结构,组成,对溶菌酶,青霉素的敏感性 4方面的异同点。结构成分对溶菌酶青霉素G+单层,组分简单,厚肽聚糖(90% )磷壁酸(10%)敏感生长期的G+对其敏感G-多层,组分复杂,薄内壁层:肽聚糖外膜:脂多糖,磷脂,脂

7、蛋白敏感不敏感3、表型延迟现象?如何克服?答:表型延迟:表型的改变落后于?(第四张)改变的现象,分为分离性延迟;突变的?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后变成纯合状态,表 型才能表现出来。生理性延迟;杂合状态一纯合状态,仍不能表现 出来,(如营缺型)通过中间培养(CM,培养过夜),可使突变?稳 定下来,克服表型延迟。4、培养B常用的斜面培养基是什么?简述配制程序。答: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称量;按配方依次准确称量融化:取少量水于烧杯中,加1%的蛋白 胨,加热溶解,加0.5%的牛肉膏,加热溶解,加0.5%的NaCl,热熔, 加水补充到所需体积。调PH至7.6左右。加琼脂固体2%,热熔。分装入试管,加塞,包扎,

8、高压灭菌搁置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 试管一半)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 C的温室中培养 24-28h,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5、啤酒酵母在分批发酵中的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在菌种扩培 时,哪个时期做种子?为什么?答: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退期。对数期做种子。利于缩 短延滞期。6、菌种衰退的根本原因?防治措施?答:?的自发突变。措施:减少传代次数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采用不易衰退的菌种 传代采取良好的菌种保藏措施4、菌种衰退的根本原因,防止措施。如何区分衰退和饰变?答:根本原因:?的自发突变。(传代次数的影响,是负突变株比例占优势,培养条件)防止措施见上题。区分:衰退:指随着菌体的不断生

9、长,负突变菌株的数量占整个菌体 数量的比例增大,最终导致菌株的生产性能大幅下降的现象。原有形态性状不典型,生长速率下降代谢产物生产力下降对宿主侵袭力下降抵抗力下降饰变:遗传物质结构不发生变化,而只在转录与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 化,可以同一条件继续培养,观察子代的情况。饰变特点:暂时性,不可遗传性,表现为全部个体的行为。变异:遗 传性,群体中极少数个体的行为。5、gone?突变的特点?答:自发性非对应性稀有性(突变率10-610-9)独立性 可诱发性(升高1010人5倍)稳定性可逆性(原养型=突变型)6、v (第三张)的特点。答:形体微小,能通过细胞滤器(0.22um),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 见不具

10、有细胞机构,主要成分NA,PrV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RNA无核糖体,即无产能酶系,也无Pr,NA合成酶系,专性活 细胞内寄生无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分裂,以NA,Pr等“元件”装 配,实现大量繁殖。离体下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对大 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7、?月元病毒的致病机理。答:月元病毒是一种Pr侵染颗粒,仅有Pr组成,称作PrP。细胞型PrP-PrPAc对蛋白酶敏感,无凝聚能力,而致病型 PrP-PrPAsc对蛋白酶有一定抗性,可凝集成纤维状组织,PrPAsc进 入细胞后,与PrPAc结合,形成PrPAsc-PrPAc复合体,PrPAc构型发 生改变,转化成PrPAs

11、c,PrPAsc数量呈指数增加,其潜伏期长,对中 枢神经损害严重。估菌计数法及其特点(笔记P31)乳糖操纵子(P30)1、营养价值融化温度(C)凝固温度(C)常用C(%)琼脂无96401.52.0明胶氮源35205122、伴孢晶体?它在何种B中产生?答:伴孢晶体: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 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6肉毒素)称 为伴孢晶体。对约200种昆虫无为鳞翅目幼虫有毒杀作用,可制成B杀虫剂。3、霉菌菌落的特征?答:质地疏松,呈絮状,网状,绒毛状,地毯状。形态大,分为 局限性生长(青、曲)和蔓延性生长(根毛)菌落干燥(孢子) 颜色丰富,正反颜色

12、常不一致,中心与边缘常不一致。各种霉菌, 在一定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相对稳定,为分类依 据之一。4、利用磷酸盐或碳酸钙如何维持PH稳定性?答:磷酸氢二钾略呈碱性,磷酸氢二钾略呈酸性,两物质以等摩尔 浓度溶液PH为6.8,其缓冲能力一般在6.47.2范围内有效。磷酸氢二钾+H阳离子-磷酸氢二钾+K阳离子磷酸二氢钾+K阳离子+OH-磷酸氢二钾+H2O大量产酸的菌株,加入碳酸钙调节,碳酸钙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 基PH过度升高,但可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的酸,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而降培养基PH控制在一定范围。5、单倍体酵母细胞经??(第5张)诱变后,得到一系列的突变株, 欲从中分离筛选出一株

13、(Leu-),请设计合理的试验程序。答:淘汰型野生型一(制霉菌素法)一检出一鉴定(滤纸片法) 将单倍体酵母细胞突变株,制成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完全培养基上, 长成单个菌落之后,以逐个检出的方式接种于完全培养基上,并影印 到基本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 而在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的,即为营养缺陷型菌株。将此菌株检出离 心,水洗之后制成适当浓度的菌悬液,与基本培养基均匀混合后,倾 注于平板中,干燥凝固之后,在板上划分几个区,在区中加入醮有色 AA的滤纸片,经培养后,在纸片周围有浑浊的生长圈的,说明为色 AA营养缺陷株。6、MR,V.P.实验的原理。答:MR:用来检测由G产

14、生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等,细 菌代谢糖产酸,PH降低,甲基红指示剂由橙色(PH=6.3)变成红色(PH=4.2)大肠杆菌-阳性:利用乳糖产生乳酸,培养后PH4.5大肠杆菌-阴性:早起产有机酸,后转化有机酸一乙醇,丙酮酸。V.P.用来测定细菌利用G产生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的能力,如 丙酮酸。丙酮酸经缩合一乙酰甲基甲醇(经碱性、氧化)一二乙酰。 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精AA中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产气肠杆菌 -阳性,大肠杆菌-阴性。7、什么叫生长曲线?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分几期?划分依 据?答:生长曲线: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 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

15、为横坐标,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 标作图,得到一条反应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根据生长速率常数划分,即单位时间内分裂次数的不同。8、为什么诱变时,要制成充分分散的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对放线菌进行诱变育种时,宜处理其孢子还是菌丝细胞?为什么?答:使每个细胞均匀接触诱变剂,减少表型延迟现象,并避免长出不纯菌落。多使用单核无性孢子,由于孢子生理上处于休眠状态,单核区基中了大部分的DNA,减少分离表型延迟,提高突变效果。培养基原则:目的明确适宜的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控制 PH条件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原料来源经济节约灭菌处理1、青霉素的作用机制?答:原理:B -内酰胺环的结构与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的D-Ala-D-Ala二肽结构相近,因而可竞争性的抑制转肽酶的活性,抑 制单体间交联,形成缺损的CW。青霉素对生长旺盛的G+有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