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999812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专项训练 (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一义 田 记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

2、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3、;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负郭:距城很近。屏:弃,指丢了官。服义:在正确的道理或正义面前,表示心服。这里指桓子受觞而不辞。廪稍:公家给予的粮食。沟中瘠:指饿死在沟渠中。瘠,通“胔”(z)。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俟:等待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C殁

4、之日,身无以为敛 敛:约束,节制 D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高:推崇10全都能表现作者“高其(范文正公)义”的原因的一组是 ( )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A B C D11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3)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

5、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名,至北苑,属谦有疾,

6、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置不问 置:搁置 B州将廉知 廉:

7、访查 C即召诘前盎求者 诘:责问 D直绐云 绐:告知 2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的一组是( ) A尝为乡里恶少所辱 稍迁内殿直都知 B不乐禁职求换秩 谦恳请从行 C谦不胜毯殴杀之 本营事宜责之军头D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 以足疾求典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

8、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D在士兵欠债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2)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 文言文阅读三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

9、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谘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搢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

10、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注:鈇钺,刑戮之具。这里指节度使。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乐一过冀北之野 过:经过 B、罗而致之幕下 致:招入 C、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 縻:被束缚 D、东都虽信多才士 信:相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罗而致之幕下 做师说以贻之 C、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徐公

11、何能及君 D、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 亚父者,范增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韩愈担任河阳县令时为送处士温生赴任而写,联系写作背景和内容,体裁应视为古代特有的赠序。 B、文中运用了比喻,把乌公比伯乐,把温生比千里马,但没有直接赞颂温生品德才学。 C、作者用私怨于尽取反衬乌公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的难能可贵,似怨实颂,且比正面称赞更有力。 D、乌公慧眼识贤者,一点都没给东都带来不良影响,从而使作者赞不绝口,写四韵诗歌其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句3分) (1)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译文: (2)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

12、力者,惟相与将耳。 译文: 文言文阅读四纵囚论 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

13、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必以能也 期:要求。B罪大恶极,诚小人矣。 诚:的确,确实。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 贼:窥测。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干:干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盖恩得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可乎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在文中第一自然段对比分析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为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