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99972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标签: 教育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学习的重点一、读懂一段话自然段就是指在文章里提行排版空两格为标志的一段文字。在自然段中的句子间有一定的关系,有的一种或几种句子可以构成一种意思,分析段中句子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段落的内容。段落中句子间的关系常有如下几种形式:1、总分关系。总叙分叙、分叙总叙、总叙分叙总叙,阅读时抓住了中心句就理解了段落的内容。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多,她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她总能左拐右拐在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她总能平稳在穿过,并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晴忙极了,不知看

2、一处好。(威尼斯的小艇)这段话是按“总叙分叙”形式构成的。全段是环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内容中心句来论述的。、并列关系。环绕一种内容,从几种方面进行论述,这几种方面是互相并列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桂林山水)这两段话分别从“静、清、绿”“奇、秀、险”写出了漓江水、

3、桂林山的特点。3、递进关系。段落中的句子在乎思上一层更进一层,或者是在范畴上由小到大;或者是在限度上由轻到重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根铁链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目前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余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同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段中分别写了“桥的险要”“河水湍急”“桥头被堵”“敌人

4、猖狂”层层进一步,为烘托呈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埋下了伏笔。句子间的关系尚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顺承关系”等等,在阅读中认真去体味,去感悟,对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二、读懂一篇文章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措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体会其感情;运用读写例话中有关阅读的重点训练项目中的知识分析文章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理解词语的基本措施、体会句子的含义基本措施1、理解词语的基本措施词素法:先对词语中的每个词素进行理解,然后整体理解。如“置之不理”一词先分别理解每个字意“置”-放置,“之”-指它,物品,“不”-表否认就当“不”理解,“理”理睬、过问。因此“置之不理”

5、的意思就是“把那个东西放置在一边不去过问理睬,让它自生自灭。”重点字词法:重点分析理解重点的字。如“赞叹不已”一词先理解重点字词意“不已”中的“已”-指停止,“不已”-不断止。因此“赞叹不已”的意思就是“不断止地夸奖或赞叹不断。”语境法: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加以体会理解,这就是“词不离句”“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如“这块不毛之地,不也许种粮食。”中“不毛之地”一词的理解就应放入句中去体会,不能种粮食就是说很荒芜,不肥沃。因此“不毛之地”的意思就是“土地荒芜,不肥沃,连草都不生长。”引申法:理解词语的基本上,联系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词语进行理解。如“千钧一发”一词先理解本意“钧”

6、-是重量单位30斤,千钧重的东西吊在一根头发上。这样理解不够,还得想想这“千钧重的东西吊在一根头发上”阐明了什么?-状况十危急。因此“千钧一发”的意思就是“形容状况十分危急。”理解词语意思的措施是灵活运用的,有时是几种措施同步使用,而最多的是“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去体会”。2、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基本环节:理解重点词弄清句子本意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基本措施:抓核心词语、核心部分理解含义弄清词义,句义也就理解了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人在画中游”是核心部分,意思是说人仿佛在图画中游玩同样,我们还得想想:为什么作者会这样说呢?本来是作者觉得这山水太美了,句子的意思是-人们画着小船

7、在漓江上游玩,就仿佛是进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同样,体现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联系上下文、注意时代背景体会言外之意。此类句子的表面意思好懂,但更深刻的意思就必须结合伙者所处的时代,联系上下文才干体会以出来。例“而今,荔枝仍旧年年红”荔枝。这句子表面看是说:到目前荔枝和此前同样年年都红、都成熟。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句子全文的结束呢?联系上下文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此时作者的妈妈已经去世,在妈妈生前作者时常买荔枝孝敬老人家,可是目前妈妈已不在人世了,作者看到年年红润如前的荔枝自然忆起妈妈,可见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作者面对年年仍旧红的荔枝,常常怀念自己的妈妈,体现了作者对妈妈的敬重与怀念之情。注意修辞

8、手法,先弄清句子意思,再理解句子内在含义。 例“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个句子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排比、比方。排比部分阐明了邱少云不动的因素,比方部分阐明了邱少云意志坚强。整个句子“体现了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和这次战斗的胜利她严于律已、敢于献身的精神。”体会句子的含意多种措施互相结合灵活运用是核心。3、文章的构造形式准时间的先后顺序构成准时间变化这线索进行论述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傍晚时分准备袭击391高地天还没有亮隐蔽在沟里中午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傍晚时分攻下了91高地按空间变化的顺序构成按空间位置变化、位置转移

9、为线索进行论述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春末游览双龙洞路上见闻-游览外洞孔隙内洞情景-出洞按事情的发展变化的顺序构成按事情的起因通过成果为线索进行论述飞夺沪定桥一文起因红军北上抗日要夺取泸定桥-通过抢时间、攻天险成果红军渡过泸定桥按内容性质进行论述例如写人的文章用几件事来体现一种人物少年闰土一文我记忆中的闰土结识闰土的通过第一次会面的情景-闰土和我谈新鲜事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互相间的友谊又如写物的文章从几种不同的侧面体现物的特点桂林山水一文桂林山水甲天下荡舟漓江的因素桂林的山水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作者的感受“多读胸中自有本”,多读是核心

10、,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揣摩作者的体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体现措施”。只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反复去体味、领悟、感受,我们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各课复习重点项目 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1 词语(1)凉爽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淘气的云雀挺拔的身躯(2)德高望重:道德崇高,名望很大。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津津乐道:很感爱好地谈论。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近义词幽径僻径唱和应和 吟诵吟咏 津津乐道侃侃而谈陡峭峻峭() 反义词流淌凝固 凉爽炎热精致粗糙2 句子(1)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典礼;捧起一块石头,轻

11、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理解: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典礼”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短,却有深意。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理解:把“老桥”比方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并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足体现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理解: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

12、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已”友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4)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水与我互换眼神。理解:一声“呼唤”,一种“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措施,形象地体现了自己和鸟儿、露水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友谊。(5)你好,凉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理解:这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构造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步运用拟人措施,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友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6)这山中的一

13、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她们打招呼:你好,凉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烘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布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理解:在这段话中,作者把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当作自己的朋友,跟她们热切地打招呼。这些朋友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作者应和。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们的深情

14、厚谊。3 课文:本文是一篇构思新颖,富有想像力,布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世界,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 山雨作者:赵丽宏 词语(1)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神奇地飘然而起 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幻想的色彩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清脆的音响(2)优雅:优美雅致清脆:清晰悦耳2句子(1)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理解:这句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

15、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体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体现了作者对山雨的爱慕。(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种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理解: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体现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爱慕之情。(3)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周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理解: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方的措施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而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相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忽然”“悄悄地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体现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3 课文: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