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995765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 当赏读完孔乙己后,大家确定心中都积累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不妨拿起手中的笔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以下是我和大家共享的孔乙己读后感精选三篇的参考资料,供应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孔乙己读后感精选1 为什么你总甩不掉那破旧的长衫、甩不掉满口的“之乎者也”呢?是你仰慕虚荣?好逸恶劳?还是环境所迫?经过作者鲁迅的眼光,你的身影,总在我心中萦绕,挥之不去 我无法理解你,你总是想把自我“包装”起来,让别人承认你是一位“读书人”但你是否明白,你其实是在欺瞒自我,既然是“读书人”那为什么学不到“自食其力”的道理呢?为什么要舍弃谋生的机会而去“偷”呢?又为什么要为自我的“偷”而找借口呢?你

2、的确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却得不到提高,就连“我”小时候都向你投去鄙夷的目光,试问,你还有什么理由堕落下去呢?我忘不了你恳求“掌柜”时的眼神,更忘不了你凄惨的结局,世态的炎凉,你的路,也更是难走。 我怜悯你,当我明白你是怎样一个人的时候,我没理由怜悯你,却又无法不一样情你,“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你为了追求功名而读了大半辈子的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是上天对你的不满,还是你命运早就注定?若时间能够倒流,我会对你说:“其实是科举考试害了你。”可是,你,一个愚蠢的旧社会的潦倒读书人,能信任我吗?能摆脱功名利禄的诱惑而去信任我吗?我怜悯你,可你什么时候

3、能醒悟过来,摆脱科举对你的残害? 可是,我同样钦佩你、敬重你,当别人拿你取笑、消遣你的时候,你没有躲避,而任由他们去说、去笑,尽管那使你尴尬,莫非应对这些不须要志气吗?莫非这份志气不值得我去钦佩吗?你向孩子们分发茴香豆的那份和善,想教“我”识字的那份恳切,以及被打折腿后活下来的那份坚持、那份志气都值得我去钦佩、敬重,然而,你的路,却走到了终点。 “年关”已过,又一年端午的时候,粉板上的“十九个大钱”依旧还在,这意味着你走了,在世的时候,受尽了生活的困苦,世人的讽刺、讪笑,以及社会对你深深的熬煎。愿你走得安眠,来世的时候,也期望你能恒久脱下那破旧的“长衫”,做一回真正的自我。 文章到此,我的内心

4、深受感受,仿佛缺憾什么、惋惜什么、又仿佛亏欠孔乙己什么。在作者鲁迅的“神笔”之下,我相识到了一位凄惨的人,更相识到一个世态炎凉、人性丑陋的社会。 孔乙己读后感精选2 孔乙己出自鲁迅之手,描写了当时的封建社会。而孔乙己这个人的经验,却恰恰说明白社会的黑暗。当看到这篇文章,不禁对当时的他感到惋惜。 孔乙己,那个苍老却高大的人,似是出现在我的眼前。 “孔乙己。”一个讪笑的声音自咸亨酒店传出。只见一个身着褴褛的人走到里面,要了两碗酒和一小碟茴香豆,交了钱,便在台上吃起来。 想必他就是孔乙己了,明明拥有高大的身材,却始终以文人的清高自称。明明比那些人穷,却不屑与他们沟通。真是一个懒人,不付出怎能得到回报

5、?我笑着看着他。 “你肯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一个人高声喊道。孔乙己下意识地缩了缩,睁大眼睛对那个人说道:“你,你怎能污人清白” 我笑意更浓,真是睁眼说瞎话。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那个人接着朗声说道。孔乙己忽然涨红了脸,结巴地为自己辩解,众人哄堂大笑。待他喝完半碗酒,脸色慢慢变好了以后。又一人出来质问:“孔乙己,你当真相识字吗?”他看着那个人,露出不屑。 我轻笑着摇了摇头,纵然你识字,也混不上半个秀才。 笑声慢慢小了下来,我见他想教小店员识字,那人不理他,他便轻叹。一群小挚友围住他,他便给他们发豆吃。 我原以为他还是和善的,谁想却是一人一颗,又护住碗,像爱护珍稀糖果的小

6、孩子一般。孩子们便笑着散去。我挑眉看着他,真是小气,而且那句话不是那个意思。 “孔乙己竟然敢偷丁举人的东西,打折了他的腿。” 我愣了愣,笑意渐无,抿紧嘴唇,他虽是罪有应得,可是,他真的就应当被折了腿吗?不免于去怜悯他,他只不过要讨生活啊。 之后,我看到孔乙己坐在垫上爬过来,要了一碗酒。便在台下喝起来,手上指甲里都带着泥。完毕之后,他便是又爬回来。 我看着他落魄的姿态,心里有什么堵得慌,眼前有些朦胧。孔乙己,那个落魄懒散的书生,如今已变成这副模样。在人们的笑声里悄然离去,在安静与寒雪中告辞人世。 最终,一滴晶莹的泪花顺着脸颊流下。一生贫困不幸,死前人们讪笑,没有一个人关切他,他则恒久只是一个人,

7、一个贫困识字的人,罢了 孔乙己读后感精选3 明白鲁迅先生的人,多少对他的作品有些了解,多少也明白一点儿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想必也该明白孔乙己。 孔乙己这个名字,出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然而这并不是他的真实姓名。一个连真实姓名都没有的人物,无疑是可悲的,而故事的背景也就注定了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从孔乙己出场,整篇小说就带上了些讽刺和杯具色调,并且越往后,这种讽刺和杯具就越明显。一部优秀的小说,它的意义和价值是要靠读者细细品出来的。孔乙己的“悲”也是读者悟出来的。有人初读这篇文章时,是笑出声来的,所以全文必需会有一个“误导”读者的地方。孔乙己中,这个地方已经被提示得很明显了:一个杯具小说

8、中,从头到尾,各行各业人的笑声。杯具里的笑,明显有那么些不自然,又是那么刺耳,却好像又在情理之中。 我们不明白孔乙己年轻时的样貌,但至少,他此刻是凄惨的。在无情的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孔乙己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且书的数量还是有限的,也是由于科举,导致孔乙己只重视课本,轻视劳作,甚至是排斥劳作,也滋生了他“好吃懒做”的恶习,于是钱越用越少,小偷小摸的行为越来越多,被人们讪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使他的生活陷入一个死循环,最终困死在这个漩涡里。我也无法确定原委是该斥责他,还是怜悯他。他的一生是一曲悲歌,只是这首歌,以笑声起先,又闭幕于笑声之中。“孔乙己总是这样的使人愉快,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回过头,看看悲歌中的笑声。老板打趣孔乙己时,戳其软肋,以寻求自我的快乐。由此,看来这个老板并不高尚。而围观的群众,也是一个劲地起哄。在这个势利、冷酷的年头,是不会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宣扬正义的。他们的良知跟着笑声灰飞烟灭。 而与之构成显明比较的是,孩子们是天真烂漫笑闹无心的。这也是小说给人些许暖和的几个地方之一。孩子们是可爱的,孔乙己也是有其和善的一面的,他把和善用在孩子们的身上。而叙述者“我”,也是一个孩子,同样不乏怜悯之心。 再读这篇文章,我再也笑不出来。因为虽然孔乙己的杯具有他自身的缘由,但根源是因为冷酷无情的社会和罪恶的科举制度。但愿这种笑声我们恒久不再听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