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994533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庄子,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解牛题解】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庖丁解牛 庄周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文

2、惠君曰:“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8)?”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道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

3、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选自王先谦庄子集解本【庖丁解牛 庄周注释】庖(po袍)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踦(y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砉(ha画)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騞(hu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

4、“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7)嘻:赞叹声。 (8)盖:同“盍”;亦即“何”。 / (9)进:超过。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11)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2)批:击,劈开。却:同隙。 (13)道:同“导”,顺着。窾(kan款):骨节空穴处。(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ng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16)軱(g孤):股部的大骨。 (17)割:这里指生割硬砍。(18)族:众,指一般的。 (19)折:用

5、刀折骨。(20)发:出。硎(xng刑):磨刀石。 (21)节:骨节。间:间隙。(22)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23)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24)怵(ch处)然:警惧的样子。(25)謋(zh哲):同“磔”。謋然:形容牛体骨肉分离。(26)委地:散落在地上 (27)善:拭。 (28)养生:指养生之道。【庖丁解牛 庄周译文】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子回

6、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7、。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相关成语游刃有余:现在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

8、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牛:现在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 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批郤导窾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