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4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993727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4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4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4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4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4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4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4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高考地理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4-天气系统、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课标解读细化】1.学会从气温、气压、湿度等方面概括天气特征。2.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3.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判断。【思维发散训练】1冷锋过境时风速大,还是暖锋过境时风速大?为什么?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3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假如上海东部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反气旋,上海的天气一定晴朗干燥吗?4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有哪些?5全球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对吗?6日常

2、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参考答案】1冷锋。冷锋锋面移动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暖锋锋面移动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2前者是指春季暖锋过境后气温逐渐回升的现象,后者是指秋季冷锋过境后气温逐渐下降的现象。3上海东部洋面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气旋,应是暖性反气旋,在其西部及西北部,盛行偏南的暖湿气流,会出现升温和云雨天气,因此上海可能吹东南风,出现湿热多雨的天气。4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一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是滥伐森林,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5不对。全球变暖会对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利影响,但对部分地区也会

3、带来一定的有利影响,如高纬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6略(凡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低碳生活方式都可以)。【自主梳理归纳】一、锋与天气1锋面特征(1)锋面是一个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锋面上侧一定是 团,下侧为 团;(2)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答案】暖气 冷气 【注意提示】冷、暖气团的比较气团 温度 湿度 密度 与锋面的位置关系 冷气团 低 小 大 在锋面以下 暖气团 高 大 小 在锋面以上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剖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4、较大 较小 很小 降水区的位置 比较项目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天气特征 过境时 _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_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或雾降水强度小,_的天气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_,_骤降,天气转好暖气团占据了原来_的位置,气温_、气压_、天气转晴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 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一场春雨一场暖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_天气冬半年,贵阳多 天气【答案】暖气团 云、雨、雪、强风 升高 气温和湿度 冷气团 上升 下降 阴雨连绵 冬春 梅雨 阴雨冷湿 【注意提示】(1

5、)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2)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冬、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系统(北半球) 气压 水平气流(低空)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低压(气旋)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由 流向 多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由 流向 下沉 天气 【答案】四周 中心 上升 中心 四周 晴朗 2.高压脊: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 。3低压槽: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

6、域,好比地形上的 。【答案】高气压 山脊 低气压 峡谷 三、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 时间 特点 地质历史时期 距今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 最大, 最长 历史时期 距今1万年以来 全球气温变化呈 趋势 近现代 近一、二百年 时期 【答案】时间跨度 变化周期 波动上升 有气象观测记录 气温升高 【注意提示】 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

7、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四、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 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有利: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答案】海拔较低的沿海 五、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1通过技术措施减少

8、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_气体。2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3削减_、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答案】温室 二氧化碳六、世界气候类型图中图例 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A 热带雨林气候 刚果河、亚马孙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等地 B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典型 C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南美巴西等地区 D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部,如撒哈拉沙漠 E 南北纬1535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季风区 F 南北纬 ,如地中海沿岸地区 G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 ,如欧洲西部 H 南北纬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季风区 I 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亚欧

9、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J 寒带气候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K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3040大陆西岸 4060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4060大陆东岸 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 【注意提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

10、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表中类型):北美洲和亚洲。(5)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6)地带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和表现:例如: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剖析高考真题】(2015新课标II卷)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A16时17时

11、 B. 17时18时C18时19时 D. 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答案】4.C 5.B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具体考查冷锋天气系统。【名师点晴】本题组以沙尘暴为背景材料,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知识,首先应该明白沙尘暴属于快行冷锋,锋线两侧冷暖气团差异较大。第一小题具体考查冷锋过境时段,第二小题考查冷锋附近空间差异,也就是锋线附近,锋线两侧分属冷暖气团,气温,气压差异最大,也就是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空间差异最大,并伴随有天气转阴现象,找到这一点,题目迎刃而解。 (

12、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答案】1.A 【解析】试题分析:1.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降低,形成寒露。考点: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5上海卷)(八)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17、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受山体阻挡影响 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受地面增温影响 与盛行东北风叠加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