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99349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当我们乘着历史的航船,驶进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河之中时,你会发现农民起义的惊涛一浪高过一浪。陈涉世家将将我们带入历史的长河,去领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战国末年,天下纷战,游说之士活跃于政治、外交舞台。唐雎就是其中一位,当秦王想用欺骗手段轻取安陵时,这位安陵的策士会有什么表现呢?走进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你将知道这一过程。诸葛亮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以其聪慧、过人的才智和谋略以率真、忠诚的秉性为后世称道,名传千古,走进隆重对体验三顾茅庐的历史场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所作的评价。让我们走进出师表去体验孔明的鞠躬尽瘁。本单元为古代

2、史传,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起来!21陈涉世家学习任务:1. 诵读课文,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2. 学习本文用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 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意义。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其祖先做过周朝史官,父亲司马谈为汉朝太史令,学识渊博。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搜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基础。38岁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群书,掌握了大量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处以“宫刑”

3、。出狱后他发愤著书,于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写作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相关知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

4、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史记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作者把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胜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看重。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字形、读音闾(l)左 谪戌(zh sh) 当行(hng) 度已失期(du)以数谏(shu jin) 罾(zng) 间(jin) 祠(c)陈胜王(wng) 忿恚(hu) 笞(ch) 毋 (w) 以应(yng)宁(nng)有种乎 蕲(q) 谯(qio) 会(hu)计事 长吏(l)解释重点词,熟悉课文:1. 辍耕

5、之垄上,怅恨久之 去;失望2.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你3. 发闾左谪戍渔阳 征发;穷人;强迫守边4. 皆次当行 编次5.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暗地里;驻扎;笼6. 失期,法皆斩。 按照法律7.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逃跑;同样8. 楚人怜之。 爱戴9. 为天下唱 通“倡”,首发10. 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服;罢了11. 固以怪之矣。 通“已”12.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13.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屡次;恼怒14.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帮助;一齐15.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十分之六七1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难道17. 为坛而盟

6、,祭以尉首 筑;盟誓;用18.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下;率领;攻下19. 比至陈 等到20. 将军身被坚执锐 亲自;通“披”21. 皆刑其长吏 惩罚22.忿恚(hu):激怒,恼怒。 23.社稷(j):国家。封建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社,土地神。稷,谷神。24.徇(xn):攻取土地。指率军巡行,使人降服。25.罾(zng):鱼网。课文用做动词,就是用网捕。虚词意义 怅恨久之:助词,无意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助词“的”。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代词,“公子扶苏”。 固以怪之矣:代词,“这事”指“鱼腹藏书”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代词,公子扶苏

7、。其 卜者知其指意:代词,陈胜、吴广。 皆刑其长吏:代词,他们。 以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介词,因为、由于。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介词,用,拿。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气词,表示感叹。乎 等死,死国可乎:语气词,表示商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气词,表示反问。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用在判断句谓语乃 前,有加强判断语势的作用。译为“就是”乃行卜:副词,于是、就。特殊句式省略句:(1)然足下卜之鬼乎! (省略介词“于”,应为“卜之于鬼乎”)(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省略宾语,应为“夺剑而杀尉”。)(3)上使外将兵。 (省略宾语“之”,应为“上使之外将兵”。)

8、被动句: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赏析课文:第一段:写陈胜青年时代远大的抱负,为下文做铺垫。第二段:陈述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经过。第三段:写陈胜、吴广起义经过。表现陈胜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起义军势如破竹的强劲势头。小结: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突出表现陈胜非凡的才能;同时言简意赅,将一幅幅激烈搏斗的画面情味浓郁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希望同学们熟读成诵。22唐雎不辱使命学习任务:1.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2.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3. 学习积累文言词汇。作者简介: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

9、订,具体作者已不可确考,普遍认为不像是出于一人之笔,也不像是出于一时之作。载录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语言,大大丰富了祖国文学和语言的宝库,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惊弓之鸟”“狡兔三窟”等,至今为人所称引。作品背景:战国时期,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秦国的崛起和强大,打破了六国

10、均势,诸侯各国间的斗争更趋于复杂尖锐。各国间斗争的胜负,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国力的强弱,但另一方面在外交策略上也常一比高低,即决定于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手段。在这种形式要求下,就出现了一大批纵横家一类的人物。各国诸侯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巩固本身的地位,就争先罗致人才,造成了一种养士风气。于是“士”阶层就成为当时社会最为活跃的一种政治力量。贵族所养之士,多达数千人,被养之士行行俱备。有的为了猎取功名利禄,奔走各国之间,他们朝秦暮楚,阴谋权诈,不择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但也有不少有识之士,为解救国家危难挺身而出,做了一些于国于民有益之事。这些人物的言行,构成了这部史料汇编的基本素材,史学家将其辑录加

11、工成文保存下来。课文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的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字形、读音弗f雎j怫f跣xin抢qing傀gu祲jn缟go挠no谕y梳理课文:解释重点词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2. 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3. 故不错意也 通“措”4. 请广于君 扩充5.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屈服;道歉6. 寡人谕矣 明白7. 徒以有先生也 只因为赏析课文:第一段:故事开端,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第二段:故事的发展,写唐雎与秦王正面斗争的开始。第三段:故事的高潮,写唐雎不畏

12、强暴,战胜了秦王。第四段:故事的结局,秦王请降。小结:用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话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23隆中对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陇亩(lng) 倾颓(tu) 猖蹶(chng ju) 存恤(x)夷越(y)胄(zhu)殆(di)沔(min)诣(y)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摇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这时,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为了取代东汉王朝,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政治

13、斗争和频繁的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和孙坚,在多次战争中,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三国志就是记载这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十分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翻译:躬亲自。 陇亩田地。 好喜欢。每常常。 时当时。 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友善友好。 谓认为。 信然确实这样。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 谓曰对说。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 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 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顾拜访。由是因此。 遂于是,就。 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 因于是。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