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99098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姓名:殷永政工作单位:赣榆华杰双语学校学科年级: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分析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中的第2课。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而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是本单元重要的一课,主要是讲解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政权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的三个措施。整个单元学习主题,遵循历史发展主线与阶段性特征相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

2、上把握历史脉搏的能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分析抗美援朝斗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提高阅读、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收集抗美援朝有关材料,学习通过收集、调查获得资料的方法。通过阅读材料、分析、讨论、交流,加强对土地改革的认识及对中国抗美援朝胜利初步的认识,学习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整理、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具

3、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方法,也具备了小组讨论的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准备相关材料,授课时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进行和志愿军战士所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回忆:1、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充分准备的会议是哪一个?请说出它的主要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及历史意义?3、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在哪

4、一年?有什么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由此导入新课。回答问题,学生在情境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利用提问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并且容易记忆和回答。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学案自主预习部分。新课进行一、米棉之战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发展方面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了巩固政权,人民政府是怎样解决问题的?2.概括学生的回答要点,指出建国初期在经济上接收下来的是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此时,一批投机商人趁机兴风作浪,掀起全国涨价风潮。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了一场“米棉之战”二、农民的翻身解放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土地

5、改革?你能否说出土地改革的时间、措施、结果和影响?学生展示后,教师总结发言(课件展示):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开始,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美国入侵朝鲜,中国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中国派出哪支军队?志愿军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作业:1.完成自我检测(见课件)。1.思考两段资料所说明的问题,大胆发言,表述自己的看法,用史料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经济十分落后的局面。2.听取老师总结。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4、观看图片,回答问题。1.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2.进行总结,回答问题。3.认真听讲。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了解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2.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3.学习并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概括的能力。4.重视证据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1.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协作精神。4.得出结论,掌握基础历史知识。5.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七、教学评价设计 1.教师评价;2.自我评价;3.小组成员评价。八、板书设计见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