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990587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间数据质量特性与质量控制范志坚1,2,方源敏1,汪虹2(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昆明 650093;2.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昆明 650034)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空间数据质量特性、质量控制所涉及的内容。结合笔者最近从事空间数据库建库的具体实践和工作体会,探讨从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时间精度、数据完整性和逻辑一致性等方面对数据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最终建成一个质量可靠的空间数据库。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质量特性;质量控制 Qu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patial dataFan Zhi-jian1,

2、2,Fang Yuan-min1,Wang-Hong2(1.Faculty of L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650093,China;2.Yunnan Provincial Geomatics center,Kunming 650034,China)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talks over contents which are involved with quality characteristic and quality con

3、trol of spatial dataIntegrating with concrete practice and work experience which the writer has recently been engaged in establishing spatial database,a very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data quality should be discussed from aspects of positional accuracy、attribute accuracy、temporal accuracy、data compre

4、ssion、as well as logic conformance and so onFinally,a dependable spatial database should be set upKey words:GIS;spatial database;spatial data;quality characteristic;quality control0 引言空间数据库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开发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数据库新技术,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部份的前题和基础。空间数据库为此建立了如实体、关系、数据独立性、完整性、数据操作、资源共享等一系列基本概念

5、。以空间数据存储和操作为对象的空间数据库,把被管理的数据从一维推向了二维、三维甚至更高维。空间数据库是一种应用于空间数据处理与信息分析领域的具有工程性质的数据库,它所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空间实体。在空间数据库中,空间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空间数据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得到高质量的空间数据,最重要的是在空间数据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通过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可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进而提高空间数据的质量。空间数据的质量是空间数据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缺少质量指标的空间数据将无法得到用户的信任,且直接影响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由此可知,空间数据质量是

6、空间数据库的生命线。1 空间数据库中的误差空间数据库建立后,数据库中的误差包含了原始数据的误差和数据库建库所引入的误差。1.1 原始数据的误差原始数据是指空间数据库建设时所包含的基本的数字化数据。它未经过任何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处理。原始数据的误差可分为源误差、处理误差和应用误差等三种类型。源误差:源误差是指数据采集和录入中产生的误差。包括遥感数据、测量数据、属性记录、GPS数据、地图、地图数字化精度等的误差。处理误差:处理误差是指数据录入后进行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包括几何改正、坐标变换和比例变换、投影变换、几何数据的编辑、属性数据的编辑、空间分析(如多边形叠置、数据层叠加时的冗余多边

7、形等)、图形化简(数据压缩和曲线光滑)、数据格式转换、计算机裁切误差、空间内插、矢量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等。使用误差:使用误差是指空间数据被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包括数据的完备程度、时间的有效性(即现势性)、拓扑关系的正确性、缺乏数据的质量报告、由应用模型引起的误差等。以上三种误差中,数据处理误差远远小于源误差,使用误差看来不属于数据本身的误差,但是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应用的效果,所以也应列为空间数据误差的范畴。1.2 空间数据库建库所引入的误差空间数据库中的多源数据,经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管理平台的各种分析、处理后,可以形成新的数据和最后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误差,这些误差包括:计算

8、误差、拓扑叠加分析引起的数据误差以及GIS中的误差传播问题。计算误差:计算机能否按需要的精度存储和处理数据,主要取决于计算机字长。在计算机字长不够的情况下进行许多大数据的运算时,会出现较大的舍入误差。图形图像处理的算法选择也与计算误差相关。数据处理过程中引入的计算误差一般还是较小,特别是与数据源误差相比,此项误差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拓扑叠加分析引起的数据误差: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很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同一地区不同内容的多幅地图的叠加组合,产生新的图形和属性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产生拓扑匹配、位置和属性方面的数据质量问题。由于叠加时,多边形的边界可能不完全重合,从而产生若干无意义的多边形

9、。对这些无意义多边形进行处理的结果往往会改变边界线的位置。叠加后形成的新的多边形,其属性值的确定也可能存在属性组合带来的误差。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误差传播问题:地理信息系统中,由于从数据来源、空间数据库建立到空间数据库的操作和使用都引入了各种误差因素,特别是空间数据集成与整合所引入的误差。因此空间数据库系统应用分析的最终结果中也包含了这些误差因素的影响。误差传播的研究目的就是研究初始过程和中间过程中引入的误差因素对于最后结果的影响,并模拟误差的变化。目前,由于对地理信息系统误差传播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误差传播的很多方面都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但是,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士来说,了解数据的各类误

10、差均会以某种方式在系统中传播并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后应用结果的质量产生影响,对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数据产品和空间数据库的可靠性将是十分有益的。以上讨论了空间数据库中原始数据本身含有的误差和随后空间数据库操作中引入的误差。一般来说,原始数据的误差远远大于空间数据库操作中引入的误差,因此,要想控制空间数据库的数据质量,数据获取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良好的入库空间数据是至关重要的。2 空间数据质量与评价2.1 空间数据质量空间数据是空间数据库中管理和处理的主要对象。空间数据是指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据。它可以用来描述来自现实世界的目标,它具有定位、定性、时间

11、和空间关系等特性。定位是指在一个已知的坐标系里空间实体都具有唯一的空间位置;定性是指有关空间实体的自然属性,它伴随着实体的地理位置;时间是指空间目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空间关系通常又称拓扑关系,在数据库中的表示可以是显示的,也可以是隐式的。空间数据分矢量数据(DLG)和栅格数据,栅格数据又分为点阵式的影像数据(DOM、DRG)或格网数据(DEM)。空间数据(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通常用空间数据的误差来度量。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是针对空间数据的特点来进行的,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时间精度以及一些关于数据的说明 。空间数据的质量控制就是

12、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空间数据的生产技术规程,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在空间数据的生产过程中,针对关键性问题予以精度控制和错误改正,以保证空间数据的质量。空间数据质量标准要素的具体内容为:空间数据的完整性主要是指数据是否覆盖到应该覆盖的范围,如全国的数据就应该覆盖到全国范围,一个省的居民地就应该包括全省的居民地数据;空间数据的逻辑一致性主要是指数据定义的统一性,在同一个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数据的定义应该保持一致;空间数据的位置精度主要是指数据的地理位置精度;空间数据的属性精度主要是指数据所载负的地理信息的正确性,比如同一线状地物的分类码赋值是否连续、合理,一条河流的名称及分级是否正确和

13、一致,一个居民地的名称及其行政隶属关系是否正确等等;空间数据的时间精度是数据本身所代表的时间信息的正确性,如50年代的湖泊数据与90年代的湖泊数据就有很大的差别;关于数据的说明称为元数据,是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源的注释,如数据种类、投影方式、平高系统、生产单位和时间等;空间数据表达形式的合理性是指数据抽象、数据表达与真实地理世界的吻合性,包括空间特征、专题特征和时间特征表达的合理性等。2.2 空间数据质量评价空间数据质量是众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质量评价模型的确立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后确立其质量元素。按照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的不同,空间数据质量评价可分为直接质量评价和间接质量评价。直接质量评价

14、是对数据集通过全面检测或抽样检测方式进行质量评价,又称验收度量;间接质量评价是通过对数据源、生产方法、数据处理等间接信息的检查方式进行数据集质量评价,又称预估度量。为了度量和描述方便起见,空间数据的质量按其元素可分为一级质量元素和二级质量元素。2.2.1 直接质量评价空间数据质量直接评价是通过表1规定的质量元素来评价的。表1空间数据质量元素一级质量元素二级质量元素基本要求文件名称、数据格式、数据组织数学精度数学基础、平面精度(DLG、DOM、DRG)、高程精度(DLG、DEM)、接边精度(DLG、DOM、DEM)、分版套合精度(DRG)、格网精度(DEM)图形或影像质量分辨率(DOM、DRG)

15、、反差(DOM)、清晰度(DOM、DRG)、灰度(DOM)、色彩一致性(DRG、DOM)、外观质量(DRG、DOM)属性精度(DLG)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正确性、要素属性值的正确性、属性项类型的完备性、数据分层的正确及完整性、注记的正确性、属性表字段定义的正确性逻辑一致性(DLG)拓扑关系建立的正确性、多边形闭合、结点匹配完备性要素的完备性(DLG)、注记的完备性(DLG)现势性数据获取或更新时间附件质量文档资料的正确、完整性,元数据文件的正确、完整性注:斜体字表示适合各类数据2.2.2 间接质量评价空间数据质量间接评价是通过表2规定的质量元素来评价的。表2空间数据评价元素间接评价元素直接评价元素

16、(质量元素)数据源质量图形(像)数据质量数学精度、现势性、影像质量、完备性属性数据质量属性精度、现势性、完备性模型转换质量扫描处理、数字化质量数学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备性数据生成质量计算误差数学精度拓扑分析质量数学精度、属性精度图层叠置质量数学精度其他基本要求、附件质量2.2.3 空间数据质量度量模型采用任何一种质量评价方法都可以用一致的元素来度量空间质量。由于直接评价方法使用得更多,质量表达得更为准确,更适于用户判定产品适用性,因此常选用直接评价元素来作为数据质量度量的元素,并建立空间数据质量度量模型。空间数据质量度量模型见表3。表3空间数据质量度量模型一级质量元素二级质量元素质量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