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一次性生活用品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98972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课——一次性生活用品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课——一次性生活用品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课——一次性生活用品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课——一次性生活用品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综合实践课——一次性生活用品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课——一次性生活用品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课——一次性生活用品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思考说课稿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及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环保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可生活中环保行为的落实却往往不尽人意。一次性用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塑料袋、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杯子,废电池、一次性筷子真是比比皆是。它使用方便,价格便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特殊需要,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但在使用便捷的同时它又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次性用品的过度使用,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增加了环境负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利与弊,我将组织三年级的学生以对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思考为主题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选择这个主题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学生在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环境,懂得人们肆意破坏地球环境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灾难。此次主题活动旨在既能够突出综合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课程特征,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在参与调查、讨论、表达等活动过程中,了解科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懂得人要与环境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针对三年级学生社会认知不深入、社会活动能力不强的特点,老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起到调节与帮助的作用。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研究调查记录。在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探究的热情。三、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身边的一次性生活用品,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2、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3、学会在探究过程

4、中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和分享不同见解。4、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进行辩证思考,激发环保意识,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四、活动安排及其依据 本次活动时间为三周,分三阶段实施,分别是:确立主题;开展活动;成果展示。 设计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必须面向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因此在安排上,把学习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兼顾三年级学生社会认知不深入、社会活动能力不强的特点,老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起到调节与帮助的作用。五、教法与学法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

5、项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合作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较完善的小组活动方案。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六、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确立主题(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

6、,我通过课件出示一次性用品实物和一次性用品的利弊,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导入主题。这一措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活动氛围。我将在板书主题之后趁热打铁,问学生看到这个主题后想了解些什么?(1)学生提出想知道或感兴趣的问题后,师生交流,教师可相应板书。(2)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生成小课题,教师对研究内容加以指导。(3)全班汇报并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更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 突出综合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 (二)确定研究小组,设计研究方案。 1、引导学生自主确定本小组研究的主题,结合筛选出有价值的小课题。

7、我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然后指导学生分组,推选小组长,确定探究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让小组长为各自小组起一个个性化的名字,并定出小组的活动口号,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出示研究方案,布置活动要求。为了使研究开展的更加顺利,我在活动前展示研究方案,让学生观察,明确探究方向。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制订本小组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 宣传发动,激发学生兴趣,根据学生的意愿分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把主动权完全教给学生。 (三)交流活动方案,指导完善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本小组的活动方案。我先让学生汇报各小组设计的活动方案,其他同学针对他们小组的活动方案提出好的建

8、议和补充。 2、组织其他小组同学对该小组的活动计划提出建议和质疑。3、完善充实本小组活动方案。结合其他小组提出的好建议,让各个小组认真参考,进一步完善充实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4、小组交流修改后的活动方案,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主动发现和合作交流中不断充实提高。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一周)(一)各小组确立研究问题、明确各自的分工与合作,并制定活动计划与方案,上交教师审阅。 设计意图 学生的设计有时不能紧扣主题,通过这一环节的小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实践内容,在教师的建议下积极调整

9、活动内容。 (二)学生走进社会进行访问、调查、参观、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出示调查表、调查内容)设计意图 学生只有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才能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及困难,教师必须要跟踪关注,了解学生研究的进程,并及时给予指导。 (三)网上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 学生完成社会调查后,对一次性用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对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等多个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阶段性总结及调整。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交流,让学生得到启示:只有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更好。教师要对各组的活动提出肯定和意见,为成果展示作好准备。根据具体情况可

10、以对小组成员作以适当调整,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小组要进行重点指导。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要分工合作,团结一致,并在实践活动中做到:做爱护环境的模范人,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加强学生对活动过程的认识和感知,为信息的整合提供条件。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一课时)第一环节:课堂展示。 1、设置情境,由两名主持人主持成果展示交流会。2、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点评。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及相关环境保护知识,深刻认识一次性用品所带来的危害,明白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

11、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第二环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出优秀小组。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评价要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基于这样一种精神,我将为学生出示以下的自评、互评标准: 1、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20分) 2、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20分) 3、在活动中学习方法的掌握(20分) 4、在活动中实践能力的发展(20分)5、活动后的变化(20分)学生评价后,

12、教师进行点评,并评选出优秀小组。我还将设立一些个人的奖项,如:最佳创意奖、善于合作奖、积极实践奖等。设计意图 学生自评、互评,最能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学生最有权利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但对于受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影响,在学生的自评、互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就尤其重要。让学生自评、互评并非不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第三环节:资料整理。 由教师及主持人将本次活动的各种图片、资料整理打印成册,在学校传阅,在全校形成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氛围。 设计意图 积累资料,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再次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进取的心理品质。 团风县贾庙小学杨先和2014-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