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988805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后加餐练|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因为()A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最为强大B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最成熟C俄国各种社会矛盾都空前尖锐D俄国工农之间的联盟最巩固解析:选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出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各种矛盾的交织,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故选C项。2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迹”的因素主要是()A列宁的英明领导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解析:选B列宁是在1917年4月才回到俄国,没有直接领导

2、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使得革命不可避免,因此二月革命很快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故B项正确;四月提纲的提出是在二月革命之后,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是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之后,故D项错误。3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A正确分析到了当时俄国的国情B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C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D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析:选B普列汉诺夫并没有对俄国当时国情正确分析,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认

3、为当时俄国缺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条件,故B项正确;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指明了方向的是四月提纲,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二月革命就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4如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假身份证。列宁使用此身份证回俄国的主要目的是()A领导俄国人民推翻沙皇统治B建立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C号召人民转向社会主义革命D组织暴力革命推翻俄国政府解析:选D注意题干时间“1917年8月9日”,这是在“七月事件”后,当时临时政府大肆逮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列宁等人被迫转入地下活动,组织暴力革命推翻俄国政府,故D项正确;A、B两项是二月革命时期,不是直接背景,排除;C

4、项是指“四月提纲”,不是直接背景,排除。5下面为1917年不同月份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区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情况表。这反映了()1917年5月彼得格勒1917年7月莫斯科917年9月彼得格勒1917年10月莫斯科得票率20%11%33.5%51%A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临时政府B和平夺权成布尔什维克的目标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意专制D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日益发展解析:选D依据题干表格中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区议会选举中的得票率总体上在增长,可知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日益发展,故D项正确;1917年7月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从1917年7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的方式由和平转变为暴力,

5、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61917年11月3日,俄国临时政府暗地里下令,从分散在各地的师团里把那些最忠顺于它的团抽调到彼得格勒来。士官生的炮兵部队被调来冬宫驻防。此时的俄国()A十月革命进入最后阶段B广大人民争取和平夺权C苏维埃中央政府已建立D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夜解析:选A冬宫是俄国十月革命中双方最后争夺的关键地点,攻占冬宫标志着十月革命基本结束,故A项正确;B项明显错误,排除;苏维埃中央政府是在攻打冬宫的同时建立的,故排除C项;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D项。7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意义体

6、现在()A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给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新案例C推动了中国救亡运动走向高涨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解析:选D注意限定词“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A项不是该角度,排除;B项主要是从俄国的发展角度而言,排除;C项体现了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影响,但也不是最符合题意,排除;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8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人民政权通过的决定中,最能反映当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水平的选项是()A同德奥集团达成协定,退出战争B建立人民委员会取代临时政府C土地国有,劳动者使用D选举列宁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解析:

7、选C十月革命后,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是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土地国有,劳动者使用”能体现这一区别,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无法体现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排除。9十月革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高于巴黎公社革命。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A巴黎公社未能建立全国政权B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强大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的不断成熟解析:选D十月革命时期,俄国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而且无产阶级政党和科学理论已经产生,故D项正确;A、B、C三项只是外在区别,排除。10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

8、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B“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解析:选C“过去的残物”指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故A、B两项错误;“新途径”是指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D项错误。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材料二: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9、。”材料三:攻打冬宫的起义部队向冬宫进发,爬过木柴堆成的街垒,踩到原来守卫在这里的士官生丢弃的枪支,发出胜利的欢呼,狂涛怒潮般的人群拥进冬宫脚下的人行道上堆积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所发的两枚炮弹击中冬宫屋檐时崩碎的泥灰,这是冬宫受到炮击时唯一的损失。(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苏东剧变后,俄罗斯出现否定十月革命的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少数职业革命家精心策划的政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解析:第(1)问,据材料“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会放弃革命的”可以得出材料表达了不放弃革命的坚定信念,据材料“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

10、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可以得出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民众的意愿等,据材料“攻打冬宫的起义部队向冬宫进攻”可以得出所述为十月革命攻占冬宫的情形。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作答,一是依据材料对题中观点进行否定或肯定,二是对题中观点进行说明。答案:(1)说明:材料一:表达了俄国士兵不愿在“一战”前线白白送命,但不放弃革命的信念。材料二:指出布尔什维克党代表民众的意愿。材料三:说明起义部队向冬宫进发并取得胜利。(2)评析:这一观点是极端错误的。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士兵们不需要战争,希望革命。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因此得到广泛支持。从材料三可以看

11、出,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勇敢推翻反动的临时政府,渴望建立一个新的平等政权。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是历史的必然。首先俄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其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使得俄国各种矛盾激化,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沙皇专制,人民群众才有解脱的希望。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心声。十月革命是俄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绝非几个人精心策划出来的。苏联的解体有着众多的原因,不能由此否定伟大的十月革命。|课后拔高练|1(2018海南卷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

12、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解析:选B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2(2017江苏卷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

13、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解析:选C材料“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革命的任务和方式逐步明确,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材料信息“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不符,均排除。3(2014海南卷19)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

14、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解析:选A题干时间“1917年3月”以及材料“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二月革命后,当时临时政府还存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不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B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C项错误;彼得格勒苏维埃只能掌握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掌握全部军队,故D项错误。4(2013江苏卷19)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C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故A项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均排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故选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