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986565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连载)前两讲分别介绍了在电磁兼容测试中遇到的两大问题:抑制产品本身的骚扰发射和提高产品自身的抗干扰能力。它多少给人以应付测试的味道。本讲介绍产品内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属主动设计。文中就常见的共性问题提出一些原则措施,涉及内容有印制电路板设计,直流开关稳压电源设计,设备内部的布线,屏蔽电缆的使用,静电防护和开关接点处理等。1 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注意点(1)当高速、中速和低速逻辑电路混用时,要在印制电路板上分配不同的布局区域。例如将高速电路布在靠近电路板的入口处,它可使高频电流的走线为最短,有助于降低电路板内部的串扰、公共阻抗耦合和辐射发射。(2)对低电平模拟电路和数字逻辑电

2、路要尽可能分离。(3)电源线和地线要尽可能地宽,而且电源线和地线要尽可能地靠近,最好的办法是电源线布在印制电路板的一面,而地线布在另一面,上下重合,这会使电源的阻抗为最小。另外,整块印制板上的电源线和地线要呈“井”字形分布,以达到电路板中电流均衡的目的。(4)要为模拟电路敷设专门的地线。(5)为了减少平行走线时的串扰,必要时可增加印制线条间的距离,或在线条间有意识地安插一些地线(或电源线)作为隔离措施。(6)印制电路板设计中要特别注意电流流过电路中的导线环路尺寸。因为这些环路就相当于是正在工作中的小天线,随时随地向空间辐射骚扰,或接收干扰。布线中尤其要注意时钟部分的布线,因为这是整个系统中工作

3、频率最高的部分。(7)如有可能,在控制线进入印制板后,在入口处加RC去耦电路,以便消除长线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8)印制板上的线宽不要突变,导线不要突然拐角。(9)在选用逻辑集成电路时,凡能不用高速电路的就不要用高速电路。(10)在每个逻辑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之间都要加去耦电容,以免逻辑电路工作时在公共电源与地线上产生开关噪声。电容器要选择高频特性好的,如独石电容等,典型值为10nF100nF。(11)要注意长线传输过程中的波形畸变,必要时要采取阻抗匹配措施。方法有两种(以TTL电路为例):始端匹配:在IC电路输出端串联150电阻后再带长线;终端匹配:在被驱动电路接一个由300和390

4、构成的“分压”电路(“分压点”接长线与IC电路输入的公共端)。(12)对于传输线达到5m或更长的情况,应采用专门的差动驱动方式。利用差动线路固有的抗共模干扰能力,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13)对于有操作按钮与电子线路配合的问题,常因按钮触点的颤动造成设备的误动作。处理方案之一:在整形电路后面设置一级单稳态电路,利用单稳态电路的延时作用躲过触点的颤动时间,保证线路可靠工作。方案之二:也是一个更为可靠的方案,采用RS触发器作缓冲,它可以万无一失地避免按钮操作中所引起的误动作(见图3.1),而且可以有一互补的逻辑信号输出。2 http:/ http:/ I=C(dv/dt)=501012(3000/

5、106)=150mA抑制传导噪声的途径有:(1)在交流电源的输入回路加电源滤波器。滤波器对高频能量的传递呈现高阻抗,而对市电输入呈低阻抗。因此,滤波器不但封锁了共模噪声的传播途径,而且也衰减了输入回路中的差模噪声。(2)如果要求机壳不通过上述瞬变电流时,可在晶体管外壳和散热器之间安装带有屏蔽层的绝缘垫片,并把屏蔽层接到开关电路低端,这样由dv/dt所引起的容性电流将进入开关电路,而不是机壳或安全地。(3)晶体管的高速开通与关断时间虽使http:/ http:/ 输出噪声的减小次级回路中整流二极管在反向恢复过程中,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发生剧烈变化,它在有接线电感的回路中将感生出电动势。另由于二极管具

6、有结电容,所以在整个次级回路中要产生高频衰减振荡。但http:/ 设备内部的布线在设备内部,布线不当,特别是线束捆扎与线束间的相互距离是造成干扰的首要原因。3.1 布线间的电磁耦合及抑制方法布线间的电磁耦合不外是通过磁场(互感)或电场(静电容)进行的,对磁场耦合可采取的抑制办法有:(1)减小干扰源和敏感电路的环路面积,最好是使用双绞线和屏蔽线,以便使信号线与接地线、载流回线之间的距离为最近。(2)增大线间距离,使干扰源与受感应线路间的互感尽可能地小。(3)最好使干扰源与受感应线路呈直角(或接近直角)布线,以便大大降低线路间耦合。对电场耦合,可采取的办法有:(1)增大线间距离,使电容耦合为最小。

7、(2)采用静电屏蔽层,屏蔽层要接地。(3)降低敏感线路的输入阻抗,如对CMOS电路可在入口端对地并联一个电容或阻值较低的电阻,从而降低因静电容引入的干扰。(4)如有可能,敏感线路可采用差动线路作输入,利用差动线路固有的共模抑制能力,可克服干扰源对敏感线路的干扰。3.2 布线的一般方法布线间的干扰虽然是通过磁场和电场耦合进行的,但制约的主要因素却是电流、电压和频率等。所以避免布线间干扰的较好办法是事前将线路按功率、频率来分类,以每30dB的功率电平分成若干组,不同分类的导线要分开捆扎,相邻类的导线在采用屏蔽或扭绞之后也可归在一起,分类敷设的线束间距为50mm75mm。表3.1为按功率电平的分类布

8、线法。分级功率范围(dBm)主要导线类别ABCDEF401040-2010-50-20-80-50-80高功率直流、交流和射频线(电磁骚扰源)低功率直流、交流和射频线(电磁骚扰源)脉冲和数字源、视频输出电路(音频视频源)音频和传感器敏感电路、视频输入电路(视频敏感电路)射频、中频输出电路、安全保护电路(射频敏感电路)天线和射频电路4 常用电缆和屏蔽层的接地问题为了使线路间的耦合减至最小,除了要使电缆线的长度为最短,系统工作频率尽可能低,电缆线通过电流尽可能小外,还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各种电缆来达到较好效果。4.1 常用电缆常用电缆有三种,即同轴电缆、双绞线和扁平带状线。(1)双绞线双绞线在较低频率

9、(如100kHz以下)使用有效,特别是它的价格低廉,非常受欢迎。高频下,因阻抗不均匀造成波形反射等问题,使应用受到限制。双绞线有屏蔽和非屏蔽两种。非屏蔽的双绞线尽管抵御静电容耦合的能力弱些,但对防止磁场感应依然有效。除了非屏蔽双绞线的屏蔽效果与单位长度内的扭绞次数成正比外,双绞线的特性阻抗也与单位长度内的扭绞次数有关。通常每cm扭绞2次的双绞线的特性阻抗大约有120左右(扭绞紧的,阻抗低些;反之亦反)。(2)同轴电缆大多数的屏蔽电缆都是用金属编织层来屏蔽的,特点是柔软和耐用。同轴电缆因其具有较均匀的特性阻抗和较低的损耗,使它从直流到甚高频都有较好性能。(3)带状电缆无屏蔽的带状电缆是供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和其他电控设备作连接信号用的,特点是成本低、使用方便。带状电缆在使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信号与地线的分配。只有一根地线的分配方式,可使用线数最少,但信号和接地回线之间形成的大环面积,会产生辐射发射和敏感度方面的问题。另外,在公共阻抗上的耦合和导线间的串扰上也存在问题。最好的接线方式是让信号和地线相间排列(即一根信号配一根地线),这样每根信号都有一个单独的接地回路,公共阻抗的耦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