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98260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 生命 生命说课稿 东山县宅山中心小学 方碧端一、教材说明:这是人教版第八册的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有限、糟蹋、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

2、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五、叫法选择:1.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情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2.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六、学法指导: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内容,品读赏析;

3、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七、理念指导:1.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里母语教学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19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东山县宅山中心小学 方碧端一、名人名言,激趣导入师生共同搜集,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4、。二、创设情境,感知生命动画课件(绽开的鲜花,坚强的残疾人,翱翔的雄鹰,新生的婴儿)导其入境,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好发出由衷的赞美。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1.自读自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2.方法指导: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糟蹋”、“有限”;用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好好地使用”;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白白地糟蹋”。3.理解作者选择好好地使用并且以实际行动证明。(结合作者简介)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1.质疑问难。2.结合课外阅读了解的名人、伟人怎样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及联系生活中的普通人)从中感悟对生命的歌颂。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1.说。文章浓缩为“生命有限,价值无限”送给谁?2.写。大胆

5、地写出自己的人生格言加以展示。3.用。把自己的感悟化做标点,即给课题加标点。六、升华情感,超越文本1.总结对生命存于敬畏。2.以热爱生命一诗结束。(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19 生命 生命教后反思: 东山县宅山中心小学 方碧端生命 生命是一篇颇具哲理的小文,作者的目的是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但是,和四年级的十岁的孩子聊生命的话题,的确让人感到厚重。在备课时我就感觉这篇课文实在太深奥,害怕学生恐怕感悟不到点子上,不能领悟文中的深刻含义。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精心安排,来突破这个难点。力求把沉重深奥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读书,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感悟、理解“没想到”的,使学生的思路逐步随着

6、作者走向了深入,配合以合适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会越来越深刻。从教学过程看:一、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优点:1、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2、注重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作“圈点批注法”、“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内容”等方式方法,对学生学习和语言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在自己写出生命感言的这环节上,学生写出的感言耐人寻味。如“让我们的生命也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路是脚走出来的,历史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应该用

7、自己的手写出自己的历史。”等。由此可见,学生在领悟文本的内含后,思维自然被打开。都能有所感悟,有话可说。3、在“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这一环节中,学生加上的标点出乎我的预想。备课时,我想学生只能加上“?!”或“! !”这两种。让我没想到是学生加上标点除了这两种以外还“等。而且都说出了很有道理的理由,充分体现出了他们对生命的个性化的感悟与理解。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以下问题:1、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充分地备学生,并且尽全面地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2、考虑学生的实际,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可以“跳起来摘桃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3、类似如此短小精悍且蕴意深远的文章,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