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篇(儒林外史人物专题摘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980578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篇(儒林外史人物专题摘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篇(儒林外史人物专题摘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篇(儒林外史人物专题摘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篇(儒林外史人物专题摘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篇(儒林外史人物专题摘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篇(儒林外史人物专题摘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篇(儒林外史人物专题摘录)下面是我分享的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篇(儒林外史人物专题摘录),供大家参阅。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1儒林外史中不仅有对儒林丑类的揭露和讽刺,而且有对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颂。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禄的知识分子,王冕和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者在第一回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已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这个法却定得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条荣身之

2、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这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批判意义的。石一”正面人物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说“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这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嘲讽,也是批判。他敢于怀疑权威,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者朱熹提出大胆的挑战。他说“朱文公解经,自是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而今丢了诸儒,只依朱注,这是后人固陋,与朱子不相干。”这其实是对钦定的理论标准“朱注”的否定,也是对朱熹这

3、- -权威的否定。杜少卿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儒林外史典范人物儒林外史人物评析2科举既然成了读书人猎取功名富贵的唯一手段, 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于是无数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钻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诚的八股制艺信徒当属马静和鲁编修了。儒林外史中塑造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他甚至迷信八股到这样的程度,他说:“举业二字, 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在春秋的时候,那时用扬言行举 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是

4、夫子在而今,也要念文章,做举业。断不讲那 言寡尤,行寡悔的话,何也?就日日讲究言寡尤,行寡悔,那个给你官做?孔子的道也就不行了。”马二先生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他仍执着的做举业的热衷鼓吹者,他“劝导”匡超人说:“古语说得好:书中 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什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这不仅写出了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觉,而且也点出了他们不自觉的原因,正在于举业是他们能做官的唯一途径, 这就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不合理性。另一个八股迷鲁编修认为:“ 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 -鞭-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歪道。”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但作者写他却是从他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返乡途中开始的。他出场后的开场白是:“做穷翰林的人,只望着几回差使。现今肥美的差,都被别人钻谋去了。白白坐在京城,赔钱度日。况且弟年将五十,又无子息,只有一个小女,还不曾许字人家,思量不如告假返舍,料理些家务,再作道理。”作者以如此寒酸之笔来写这位“成功者”,其画外音显然是说,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