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评价专题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979638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评价专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评价专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评价专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评价专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评价专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评价专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4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评价专题卷(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专题14 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评价1下列试管实验的方案中,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制备乙酸丁酯:加入正丁醇和乙酸,再滴加几滴浓硫酸,振荡,水浴加热B检验甲基橙试液中是否混有微量酚酞:按图所示上升纸上层析法实验C检验醛基:加入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各1mL,振荡,加入乙醛溶液,煮沸D比较苯酚、乙酸、碳酸的酸性:乙酸和纯碱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答案】B考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等2为测定碳酸氢钠纯度(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学生拟用如图实验装置,以下实验设计正确的是试样硫酸XA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B量气管中液体为水C反应完全后,

2、冷却,读取量气管体积数,再减去所加硫酸的体积,即为生成的气体体积D实验测得该试样中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偏高,可能是测定气体体积时未冷却至室温【答案】D【解析】:A、稀盐酸挥发,引起误差,错误;B、二氧化碳溶于水,量气管中液体不应为水,错误;C、生成的气体体积即为读取量气管体积数,零刻度在上面,正确;D、热胀, CO2体积变大,NaH CO3 -CO2, 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偏高正确。考点:考查实验等相关知识。3某同学对Na2O2和CO2反应后的所得固体进行研究,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得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克固体B取a克混

3、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b克固体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加热,使气体完全逸出,冷却至室温测得气体体积为VL(标况)【答案】A考点:考查实验方案的定量分析有关问题。4下列根据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 验现 象结论A液体X试管(1)中紫色消失,试管(2)中紫色没有消失甲苯中苯环使甲基的活性增强B银氨溶液 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X具有还原性,一定含有醛基C先生成白色沉淀,滴加FeCl3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是比Mg(OH)2更难溶的电解质D试管b 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增大反应

4、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A、正确,苯环使甲基变得容易被氧化;B、不正确,X具有还原性,不一定含有醛基。C、正确,溶解度大的转化成溶解度小的。D、正确,Fe36SCNFe(SCN)63,增加Fe3 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选B。考点:化学基本实验5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气体中的少量乙烯 将溴乙烷和NaOH溶液混合加热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溴元素 分液时,分液漏斗里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向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至完全反应,通过比较产生H2的体积判断两种酸的电离程度:醋酸盐酸 向新制的AgCl乳白

5、色悬浊液中滴加0.1 mol/L的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证明:KspAgClKspAgIA B C D【答案】A、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在pH相同的条件下,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则向同pH、同体积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镁粉至完全反应,醋酸产生的气体体积多,所以通过比较产生H2的体积判断可以两种酸的电离程度是醋酸盐酸,正确;、由于沉淀容易向生成更难溶的方向进行,所以向新制的AgCl乳白色悬浊液中滴加0.1 mol/L的KI溶液,如果产生黄色沉淀,则可以证明:KspAgClKspAgI,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等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6、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向5 mL 01 mol/L AgNO3溶液中滴加3滴01 mol/L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的K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验证Ksp(AgCl) Ksp(AgI)B向适量样品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FeSO4溶液是否被氧化C向适量样品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检验Na2SO3溶液是否被氧化D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验证非金属性:碳硅【答案】A考点:考查化学实验设计,元素化合物性质。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I :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由慢变快,再变慢 B实验II :滴加几滴浓H2SO4后,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C实验III

7、:由该实验可以验证催化剂的催化效果D实验IV: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答案】C【解析】:A、实验I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草酸的还原产物Mn2能做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又变慢,A正确;B、实验中铬酸钾溶液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红色)+H2O,浓硫酸溶于水,增大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B正确;C、由于实验III中两个试管中均加入了催化剂,所以由该实验不能验证催化剂的催化效果,C不正确;D、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然后向沉淀中加

8、入硫化钠溶液,又可以生成黑色沉淀,因此实验IV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D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评价以及反应原理的有关判断8直接氧化法制备混凝剂聚合硫酸铁Fe2(OH) n (SO4) 3n/2m (n2 , m10)的实验流程如下:已知:盐基度=n(OH)/3n(Fe)100% 。式中n(OH)、n(Fe)分别表示PFS中OH和Fe3+的物质的量。所得产品若要用于饮用水处理,需达到盐基度指标为 8.0%16.0%。(1)实验加入硫酸的作用是 。取样分析Fe2+浓度,其目的是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若溶液的pH偏小,将导致聚合

9、硫酸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3)氧化时控制反应温度为5060的原因是 。(4)聚合反应的原理为mFe2(OH)n(SO4) 3-n/2 Fe2(OH)n(SO4) 3-n/2 m,则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产品盐基度的测定方法: 称取m g固体试样,置于400 mL聚乙烯烧杯中,加入25 mL盐酸标准溶液,再加20 mL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摇匀,盖上表面皿。 室温下放置10 min,再加入10 mL氟化钾溶液,摇匀,掩蔽Fe3+,形成白色沉淀。 加入5滴酚酞指示剂,立即用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的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V ml。 向聚

10、乙烯烧杯中,加入25 mL盐酸标准溶液,再加20 mL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摇匀,盖上表面皿。然后重复、做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的体积为V0 ml。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已知试样中Fe3+的质量分数为w1,则该试样的盐基度(w)的计算表达式为 。【答案】(1)抑制Fe2+水解; 确定氧化Fe2+所需H2O2的量(2)将小片pH试纸放在点滴板(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沾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迅速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偏低(3)温度过低,反应太慢;温度过高, H2O2分解加快,导致氧化剂用量增加。(4)Fe2(SO4)3+ nH2O Fe2(OH)n(SO4) 3-n/2 + (n/2) H2

11、SO4(5)加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液,烧杯中液体颜色恰好为浅红色,且30s内不变色。w=(5)加入的盐酸与聚合硫酸铁中的OH-反应,反应的盐酸n(HCl)=cV010-3- cV10-3mol= n(OH-)聚合硫酸铁中铁的物质的量n(Fe)=mw156= mw1/56mol盐基度=n(OH)/3n(Fe)100%= 考点:本题以工业流程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流程过程中条件的控制、水解原理、实验操作、滴定的计算等知识。9以下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A比较Cu、Fe2+的还原性:Cu加入FeCl3溶液中B比较氯、溴非金属性: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C比较镁、铝金属性:镁、铝(除氧化膜)分别放入

12、4molL1NaOH溶液中D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答案】C【解析】:若溶液变蓝,说明氯化铁能腐蚀单质铜,则Cu是还原剂、Fe3+是氧化剂、Fe2+是还原产物,由于该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因此能比较Cu、Fe2+的还原性,故A合理;若无色溶液变为淡黄色,说明氯气能从盐中置换出单质溴,则氯气是氧化剂、溴离子是还原剂、单质溴是氧化产物,由于该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则单质氯的氧化性大于单质溴,所以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溴强,故B合理;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因此将镁、铝(除氧化膜)分别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根据置换出氢的难易

13、程度可以比较镁、铝金属性,故C不合理;若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高锰酸钾能氧化HCl,则高锰酸钾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产物,由于该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因此能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故D合理。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涉及铁盐的氧化性、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镁铝的金属性、高锰酸钾和氯气的氧化性等。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实验目的操作A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B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C确定磷、砷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3PO4和Na3AsO4水

14、溶液的pHD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答案】AC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涉及用钠与乙酸、乙醇反应的快慢比较羟基氢的活泼性、如何检验CH2=CHCHO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测定最高价含氧酸盐的pH确定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等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辨别。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与结论A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molL1 H2SO4溶液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则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B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向0.1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表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答案】BC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涉及硝酸亚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原理及现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盐类水解、淀粉是否水解等。12如下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铁粉与稀硝酸反应,制取少量氢气,用排水法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