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977653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了解“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清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说出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体会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疏通文意,推究文理,品味意境。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代圣贤皆乐山水,可见对山水之美的悦纳体

2、现了人丰富的情感、高雅的志趣和强烈的审美能力。今天我们就和欧阳修一起去体验醉翁亭的山水之乐。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吉州永丰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当太守时写的。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 2、写作背景:醉翁亭

3、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一提起醉翁亭记我们首先会想起里面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这里面的“醉翁”就是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欧阳修。 3、关于“醉翁亭”: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 4、学习生字: 滁州 林壑 蔚然 琅琊 潺潺 辄 醉 霏霏 岩穴暝 伛偻 山肴野蔌 觥

4、筹 阴翳 5、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纵观全文,“乐”字贯穿全篇始终,“乐”是全篇“文眼”,主旨之所在。 第一段:先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再写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第二段:描写景致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括,点出“乐”字 第三段:描写游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姓名。 四、教师小结: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5、。 二、古汉语知识: 1、词类活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一词多义:.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之:助词,的,醉翁之意

6、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 .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词语活用:、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这一

7、段中作者写了亭周围那些环境? 3、作者又是怎样引出醉翁亭的? 明确:西南诸峰 琅琊 酿泉 醉翁亭。作者写亭的位置,采取层层烘染之法,共用五层笔墨。“环滁皆山”一层;“西南诸峰”一层;“琅琊深秀”一层;峰间酿泉一层;“有亭翼然”一层。作者以此引导我们欣赏亭周围的景物,调动视听,由远及近,逐渐突出醉翁亭之美。 4、作者怎样一步步写亭名的由来? 5、哪一句微露本文主旨?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本段。 2、思考:这一段写的山间朝暮之景有哪些?四时之景又有哪些? 明确:山间朝暮之景:晦明变化。四时之景: 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天,佳木秀而繁阴;秋天,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作者写早晚景物,抓

8、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霏开”、“岩暝”的变化,对比鲜明。写四时之景抓住山间独特的景物,迥然有异。 3、哪一句是总收之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乐亦无穷也”,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五、学习第三、四段: 1、指名读这两段。 2、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 明确:本段由景物转到人事,先写滁人游,再写太守宴。四个句子句式完全相同:先具体描写画面,后概括画面内容。作者通过一幅幅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 3、第四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段写宴罢归去,揭示全文主旨。在这里,作者写了三种“乐”: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太守是谁呢?“庐

9、陵欧阳修也”。直到篇末,作者才道出太守之名,解开悬念,文章至此也戛然而止,饶有余味。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重点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这就是醉翁亭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然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二、问

10、题研讨: 1、全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 2、全文的写景顺序怎样变化?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4、全文的写景有什么特色? 明确:1、情感主线是“乐”字。分别写了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写“醉”、写“山行”、写“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人之乐。点出“与民同乐”的主题 2、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写宴饮

11、场面:从外到内。 3、为了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情景交融:A、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B、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C、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写山水之乐是表现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排遣抑郁愁怀的思

12、想感情。写游人之乐是说明作者与民间同乐的思想,也从侧面赞美自己在滁州的政绩。写太守之乐意在表明“乐”的原因和内容,突出“与民同乐”的主题。写游人之乐,是山水之乐的发展,写太守之乐,又是游人之乐的升华。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明确:1、原意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2、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27、醉翁亭记 1、引入:位置环境、亭名由来。 2、写景:朝暮春夏秋冬乐亦无穷也。 3、写游、写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4、写归:太守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