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974812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深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深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深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深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平安里学校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经典复习题(培优提高)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50mL量筒量取5.0mL的水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C用活性炭使硬水转化为软水D观察颜色区分二氧化锰和铁粉2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问题。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构成:碳原子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C性质: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不同D用途:用作导热性材料3一位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中,有下面的几个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底略向下倾斜B将药品平铺在试管

2、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C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氧气D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4下列物质鉴别方案不正确的是()选项鉴别物质实验方案A水和双氧水加入二氧化锰B二氧化碳和氧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看能否变红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D硬水和食盐水蒸干后看是否有固体残留AABBCCDD5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活中,O2可助燃,CO2可灭火B乙炔(C2H2)与O2反应产生高温时,生成物只有CO2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实现O2和CO2的相互转化D光合作用和海水吸收是维持空气中O2、CO2含量保持基本不变的主要途径6CO2是重要的资源

3、,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C反应中的催化剂需要经常添加D反应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CaCO3难溶于水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认为都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B物质的鉴别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于干燥气体CO具有可燃性常用于炼铁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物质的构成D化学符号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构成原子的微粒都不带电荷O2:两个氧原子O2-: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AABBCCDD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用水

4、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温度升高,分子变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物质中氧原子数不同C石墨质地很软,而金刚石坚硬碳原子的结构不同D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9碳的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和C60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C90、C240、C540等系列物质,据此可作出的推测是()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之间可能存在更多的互相转化。A只有B只有C只有D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CO中的CO2B验证CO2密度大于空气C检验O2是否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二、填

5、空题1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镁条燃烧_;(2)碳还原氧化铁_;(3)碳酸分解_;(4)碳与二氧化碳反应_。12碳与碳的化合物在下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在第_周期;(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_;(3)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_性;(4)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现象是_、_,分别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13(1)图(一)是电解水的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A试管应该与电极的_极相连。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

6、管和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等于_。B试管中气体的检验方法为_。(2)写出图(二)中标有、的仪器名称:_ _。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氢气的密度远小于空气的密度且难溶于水),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收集装置为_。14高纯硅是制造计算机电路芯片的主要原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工业上用石英(主要成分为SiO2)制备粗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R,则R的化学式为_,写出另一个有R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_。15请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表示符合要求的化学变化。(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2)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氧化反应:_。(3)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4

7、)加热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_。1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食品保鲜的问题。(1)干果类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目的是将食品与_隔绝。(2)膨化食品多采用充氮气包装。食品充氮气包装的好处是_(写一条)。(3)“温控保鲜”是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食品保鲜的目的。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原理是_。(4)“气调保鲜”是通过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气调保鲜”中可使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细菌细胞液后能产生酸性物质,抑制细菌生长。产生酸性物质的反应是_(写文字表达式。17全面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够帮助我们多角度认识物质(1)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

8、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_(2)当碳燃烧不充分的时候,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热,其化学方程式是_.对比碳充分燃烧,可以确定的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_(填序号)的不同影响生成产物的种类。A 反应物的质量比 B 反应的持续时间 C 反应时温度。(3)碳在高温下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下图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两只试管中的现象是_,冶金工业中高温下用焦炭将铁的氧化物从矿石里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8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A镁 B氧气 C氮气 D红磷 E干冰 F氢气 (1)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2)可制作照明弹的是_;(3)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是_;(4)可制用作烟幕弹的是_;(5)最

9、环保、无污染的能源是_;(6)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19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分类、总结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下图展示的生活中的几种物质的用途的图示。I.请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以下图示进行分类,分类标准:_, 所含序号_。II.空气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 29。相同条件下,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小于 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上述内容,那么,相同条件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_(填“大”或者“小”),氢气除了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根据以上规律氢气还可以用向_(“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20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

10、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 b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若选用A和C分别作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停止加热时,必须先_,反应装置中缺少了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化学式为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极易溶于水。现欲制取一瓶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 (从AE中选择,下同),收集装置是_(从AE中选择)。(4)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对B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若采用向左推动右侧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_的现象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5)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F

11、装置的_(选填“左”或“右”,下同)端通入;若用F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已充满水),气体应从_端通入三、解答题21根据下列A-D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A实验中存在的一个错误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B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说明二氧化碳有_的物理性质。(3)C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写化学式),结合负极产生的气体,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_组成的。(4)D实验中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_参与。22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1)甲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两个实验,

12、实验时发现实验B测量更准确,原因是_,用A实验时若燃烧匙盛放木炭,实验不成功的原因是_。(2)乙实验燃烧着的两根蜡烛,先熄灭的是_(选填“c”或“d”),原因是_。(3)如图甲,把盛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23如图实验,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放装石蕊的烧杯中。(1)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4如图烧杯底部木块上固定有一根铜丝,铜丝上绑了四朵纸花,其中是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是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向烧杯中慢慢倾倒二氧化碳。(1)你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_(2)石蕊纸花变色的原因是什么?_(3)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物理性质?_25(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现象) 某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又变为无色,原因是_。(2)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