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97273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课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习题精练一、选择题 巩固篇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有了重大发展,其突出标志是() 青铜农具的普遍使用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棉花种植的逐步普及驭牛耕地的产生和推广 A. B. C. D. 解析:生产力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表现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答案:B2.(2010江苏南通九校联考)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水利灌溉工程是() A.桔槔 B.都江堰 C.芍陂 D.郑国渠 解析:桔槔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灌溉工具,芍陂是楚国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是秦国的水利工程,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答案:B3.读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图,郑国渠是图中的() 解析:首先要明确郑国渠在秦国境内

2、,再根据秦国的统治范围判断。 答案:A4.(2010天津河西一模)形成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历史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商鞅变法 () A.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最根本因素”的含义:即导致历史现象发生变化的本质原因。四个备选项都是“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应是B项,因为商鞅变法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他的政策或措施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所以在秦国延续下去,他

3、的法家思想在秦国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答案:B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铸业的重要发明是 () A.青铜造型艺术 B.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 C.金银错技术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答案:D提高篇6.齐桓公最先称霸的主要原因是() A.得到周王的支持 B.提出“尊王攘夷”深得民心C.齐国地理位置优越 D.进行改革,发展生产 解析:B项有很强的干扰性,“尊王攘夷”的口号只是齐桓公进行兼并战争时打的旗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从齐国实力增长的方面考虑,即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 答案:D7.(2010江苏南京期末调研)历史典故“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4、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以动摇 D.西周的冶铸水平高 解析:关键是明确“鼎”的含义,古代的鼎是王位的象征,“楚王问鼎”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据此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 答案:A8.(2010北京东城一模 )下面哪一种情况符合战国时期的历史() 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B.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 C.齐、晋、楚、秦、鲁等国争霸 D.南方楚国率军到洛阳问鼎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联系春秋战国的历史概况分析,A、C、D三项符合春秋时期的历史,B项符合战国时期的历史,答案为B项。 答案:B9.(2010湖北黄冈高三联考)下列有关

5、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各国改革就整体而言主要是针对上层建筑方面的 B.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 C.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 D.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更加彻底 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史实,可知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主要是对经济基础的改革,如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等。故A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A10.(2010广东广州高三检测)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

6、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出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开始出现公田以外的私田,个体小农经济逐渐出现。据此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答案:D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材料二: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

7、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材料三: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籍二不税。初亩者,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材料四: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诗经大田请完成: (1)材料一、二反映出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材料二中“铁官”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亩者,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 (3)“初税亩”的实行对促进新的生产方式产生有何作用? 解析:第(1)问要抓住中心词“社会

8、生产的新现象”,材料一中的“耕”字说明了牛耕的出现;材料二中一些铁制工具说明了铁器的应用,铁官既然制定关于铁器的一些规则,也就说明了他的职责。第(2)问要从井田制的性质出发考虑,因为是公田,“初税亩”就是非法的,以下两个小问题也就不言而喻。第(3)问是对“初税亩”在封建生产关系确立过程中的作用的考查。 参考答案:(1)农业中出现牛耕和铁器。教导各行业掌握和使用铁器。 (2)原先实行土地国有制,不承认私田的出现,认为交税是不合法的。实行前。私田不交税,私田数量超过公田。 (3)促进了私田的开垦,产生了封建生产方式,奴隶制度走向解体。1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在经济

9、、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有哪些反映?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其内在联系。 解析:先要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社会转型,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细化分析,其中政治上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争霸战争、变法运动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经济上也有两个方面,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商业的发展。用理论观点说明,必须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做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特征: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初步形成。 反映: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出现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出现春秋诸侯纷争和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有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各诸侯国新兴地主阶级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封建城市。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说明: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与进步,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新的社会制度又解放了生产力,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