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湖南冷水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969913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湖南冷水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学年湖南冷水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学年湖南冷水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学年湖南冷水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学年湖南冷水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湖南冷水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湖南冷水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湖南冷水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班级分数题号-二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叫嚣(xi a o)憩息(q 1)忍俊不禁(j1 n)B 堕落(duo)对峙(ch i)-一一泻千里(xi e)C 萦回(y i ng )奇崛(ju e)络绎不绝(y 1 )D 岑寂(ce n )孤僻 (b 1)怒不可遏(e )2. 下列词语中 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颤抖咆哮轻举忘动不解之缘B 伫立凝眸C 葱茏筹办D 窥伺剽悍空空如也争研斗艳养遵处优克勤克俭相提并论无济于事3. 下列句子中加 横线 词语运用 错误 的一项是

2、 ( )A 随着相处的日子久了,我发觉,原来他性格豁然开朗,语言幽默,说起话来使人笑口常开,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B 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会使人感到一种无可言喻 的感动与震撼。C 他每次向母亲问起父亲的事时,母亲总是局促 地站在那里,搓动双手,嘴唇翕动。D 他最喜欢的,还是和两个孙子一起玩耍,每次赢了孙子后,会乐不可支。4.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义务教育最终都要归结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B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也是西欧第一高山。C 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D 中国用世界10%勺耕地和大约6%左右的淡

3、水资源,养活了世界 20%勺人口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 有误 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著名散文家柳宗元的作品,题目中的“铭”,是古代的一 种文体。B 托物言志散文石榴的作者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C 咏物寄情散文海燕的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D 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歌。6. 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A 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B 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C 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D 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

4、,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二、名句名篇7.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 迢迢牵牛星 )(3 )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周敦颐爱莲说)( 4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抒发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诗句是:( 5 ) 陋室铭中写室中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三、语言应用8.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本周末上午十点在学校举行“湖湘国学诵读大赛”初赛,学校要求学生家长参加。你要 父亲参加活动时,父亲说:“复赛比初赛应该更精彩吧!看戏还是要看好戏。”父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5、是:四、综合性学习9. 下面是中秋节的标志图片,请写出该标志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中秩怯節RZHOMGOIUJIAJIE五、文言文阅读10. 阅读下面文言文伯牙善鼓琴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 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 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1. 下列句子加横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6、A 伯牙善鼓琴(弹)B 志在高山(心情)C 卒逢暴雨 (士卒)D .吾于何 逃声哉(逃避)2. 下列句子中加 横线的“之”与“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 钟子期必得之B. 乃援琴而鼓之C .飞何功之有D . 过惠子之墓3.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伯牙“善听”和钟子期“善鼓”总领全文。B .文章以“善”为线索贯穿全文,描述两人“善鼓”“善听”的情景。C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上启下,揭示了知音的真正内涵。D 文章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点。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1)曲每奏,钟子期

7、辄穷其趣。(2)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5.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伯牙“善”鼓琴和钟子期“善”听的六、诗歌鉴赏11. 阅读下面诗歌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 “ 枯藤老树昏鸦 ” 一句写出了什么样的秋末之景?有什么作用?2. “ 断肠人在天涯 ” 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作者借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七、现代文阅读12. 阅读下面现代文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张英锋 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 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如

8、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 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 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 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 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 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

9、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 “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 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 总是 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 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 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 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 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

10、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 子就开始倒霉了。 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 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 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 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 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以上就是飞蛾扑火的全部真相。 不止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们才知道,原来屎壳郎也是采用星光来导航的,它的导航方式和飞蛾一模一样。可

11、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有谁能想到,到最后竟成为 了它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也许这时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 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 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1. 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作简要分析。2. 选文第段中加点词语“总是”能否删去?为什么?3. 选文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3. 阅读下面现代文失忆的母亲

12、傅友福 近几年来,母亲的记忆越来越差,有时候连我也认错了。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 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 母亲闲不住,一出门就搬回一些塑料袋旧报纸什么的。家里本来空间就不大,母亲这 些垃圾一堆,更是没有落脚的地方了。为此,妻和儿子都意见很大。我也和母亲谈过,让 她别这么做了,家里并不缺这点钱。可母亲不听,说是我们刚买了房子,经济不宽余,这 些废品一出手,也能换点钱。 这还不算个事,更严重的是,母亲一走出小区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被警察送回来, 我和妻都告诫母亲,让她别走远了,可母亲一出门,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越走越远。 我们合计再三,决定请一个小保姆。小保姆请来后,母亲

13、有人陪着,我们也可以放心 工作了。从此,母亲再也没有走失的记录了,可我也发现,母亲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了。 这天晚上,我下班回家,发现母亲正拿着父亲的照片发呆。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 学。我知道母亲的苦,也清楚母亲对父亲的感情。当下,我坐在母亲身边,和母亲一起缅 怀父亲。 30 年了,不知道他在那边可好?他要是还在的话,也是个老头子了。母亲叹了口气, 好象是对我说,也好象是在自言自语。 我说妈,您健健康康的,父亲在那边才会安心。母亲点点头。劝说一番,我就回自己 房间了。 后来,母亲的精神好了很多,我们也稍稍放宽了心,看

14、来母亲慢慢适应了。 这天下班后,却发现母亲和保姆都不在家,接到保姆的电话,才知道母亲再一次走失 了。 我们四处寻找,犹如大海捞针。不得已,到派出所报了警,期待着警察再一次将母亲 送回来。? 可是这次却杳无音讯。? 正当我们焦心似焚的时候,家里堂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回到家乡了。? 这怎么可能?她怎么搭车回去的?母亲可是患了失忆症的。? 我们急忙赶到家里,发现母亲拿着一顶军帽,站在村头的龙眼树下发呆。我忍不住责 怪母亲不该这样,让我们一顿好找。? 母亲说,孩子,你们都很忙,我不想连累你们,所以就回来了。虽然我记不得其他东 西,但回家的路我还是知道的。特别是这颗树。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 着久违的亲人。? 站在一边的三伯告诉我,当年你母亲就在这树下送你父亲去当兵的。而今天,正是父 亲和母亲订婚的日子。1. “ 本想接母亲进城好好尽孝,谁知道,母亲一来,本来平静的家,一下子炸了锅。 那么,母亲来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让 “ 我们” 比较头疼?2. 联系上下文,分析 “ 父亲是一名军人,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牺牲的。那时候,我刚出 生,母亲没有再婚,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送我上大学 ” 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 “ 秋风中,单薄的母亲抚摸着树干就像抚摸着久违的亲人。” 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4. 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5. 关爱空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