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样本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968624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样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样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样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样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样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样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样本(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运动能力1、头部控制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它活动。(1)卧位时的训练 仰卧位时,克经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 具吸引患儿抬头。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 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 肌肉,帮助她抬头。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 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她抬头 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 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 的多。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 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

2、如此多次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 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 则应停 止这种训练活动。(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 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 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 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2、翻身活动训练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首先 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 在其面前吸引她的注 意力。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 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 此时,再 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 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如果患儿翻 不过来,则可经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

3、她。同样 也要做从仰卧 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3、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首先可训练她的上肢保护性反应 能力。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 缓慢的侧向滚动 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 做此练习。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 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 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她的平衡能力。另外, 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和抗外力干扰平衡的能力。4、爬行训练在患儿俯卧位能较好的控制头部时,应开始这项训练。其方法是: 让患儿处于四肢跪位,将有趣的玩具置于前方较远处 鼓励患儿爬 过去取该玩具。如果患儿

4、不能向前挪动下肢爬行则可经过抬高其 髋部来帮助她。除了向前爬还应该训练侧向爬行、向后爬行,有下 肢痉挛的患儿,还可制作一简单的爬行车,让其俯卧于上练习爬彳亍。5、站立训练站立位训练刚开始时 以双手扶住患儿的髋部 让其双脚分开 以 便有较大的支撑面而使患儿站立。可侧向轻推患儿 使其学会重心 的左右转移,也可前后轻推患儿锻炼她的站位平衡能力随着患儿 站位平衡能力的改进可将双手移至患儿的肩部来给予支持或是仅 让其抓住一绳索或带子来给予支持。6、转移教会患儿床、轮椅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刚开始,给与较多的帮助 下完成,逐步减少帮助 最后患儿能独立完成。7、步行行走训练 可让患儿在简易平行杠中练习行走,也可

5、提供学步车练 习行走,当患儿行走能力改进但仍怕跌倒时 可用一宽带系在其胸 部,由训练人员牵着跟在患儿后面练习行走。8、上下台阶刚开始牵手上台阶,自己扶着栏杆上下楼梯为两步一级,过度到 一步一级上楼梯最后能一步一级下楼梯。9、抓握和伸手取物的训练有些脑性瘫痪儿童的手常呈握拳状 可经过以手指扣击其手的外侧 边缘使之松开,扣击的顺序是从小指到腕部 这样可使其手部张开 并抓握。(1)抓握能力训练 对于手可张开但抓握有困难者,可将物体放入 其手中,帮助她屈曲手指抓握住,注意拇指与其余四指的位置是相 正确。慢慢的让患儿自己抓握 并在患儿抓握时侧向推拉物体以 增强其抓握力量。两侧手都应重复做练习。(2)伸手

6、取物训练在患儿能较好的抓握置于其手中的物体后,应 鼓励她伸手抓握物体,可在其伸手可及的距离内悬挂有趣的玩具等 吸引患儿伸手去拿。10、捏取物品鼓励患儿用手指捏取物品从直径大的一步一步减低到直径在1厘 米左右的物品。社会适应能力1、理解(一)阶段1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 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 物的存在。1. 注意力的训练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 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 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 物的持续注意能力。2. 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 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3. 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经过游 戏,增加儿童与她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4. 事物的操作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 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 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最初可使用帮助的 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的操作。(二)阶段2的训练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 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