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跑》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965858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快速跑》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快速跑》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快速跑》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快速跑》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快速跑》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快速跑》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速跑》教案及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体育课快速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指导思想: 本课实施新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依据新课标水平四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水平四的要求,径赛项目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运动,这项内容充满了激情和观赏性,特别是快速跑项目。快速跑是一项用最快的速度跑完一定距离的运动,不仅要在最短的时间发挥出最高速度,而且还要维持这种速度一直跑到终点。在初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快速的动作方法。本次教学

2、注重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快速跑的技术要领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真正掌握快速跑技术。 三、学生分析: 我所担任的初二.3班教学班共有53人,男生20人、女生33人,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活跃,身体素质好大多数学生都有竞争意识,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学习上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快速跑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 (2)技能目标:掌握快速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时代的使命感,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团结向上的品质。2、教学重点:掌握正确

3、的快速跑姿势,发展快速奔跑能力。 教学难点:身体协调、控制重心。五、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和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比赛、游戏和行为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2) 组织:学生四列横队要求:精神饱满、集中注意 2、准备活动(8) (1)热身游戏:你说我答 教法:教师介绍游

4、戏规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组织:学生绕半个篮球场慢跑热身,最后用圆形队形结束并小结,为关节操练习自然过度。 (2)关节操 教法:教师口令体委领操学生练习 目的:通过关节操的练习使学生充分准备,并提高学 生的兴奋性。 组织:圆形 要求:动作整齐节奏清晰充分活动 (二)、基本部分(25) 快速跑 教法:1、教师示范并讲解快速跑的动作要领。 2、组织学生原地摆臂练习。 3、30m快速跑练习2组,仔细体会快速跑动作和要点。 4、迎面接力,利用展开的报纸贴胸接力(击掌)。 5练习并总结不足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 组织:1、二列横队分别站在教师的两侧观摩动作, 2、六人一小组练习30m快死跑,

5、3、分成四组迎面接力游戏的形式 要求:自主积极、提高竞争意识。 游戏:推小车 规则(略 )组织:性别分组,两人一组 要求:注意安全,团结合作 (三)、结束部分(5)1、放松练习:本阶段采用五禽戏进行放松,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缓解运动后的紧张疲劳,加快身心恢复,达到放松的目的。 2、小结本课练习情况组织:四列横队 3、器材回收要求:认真听总结 4、师生再见 七、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平均心率在110次/分左右。练习密 度在35%左右; 八、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一块 器材:录音机一台、废报纸若干。 九、教学反思 1、快速跑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将学到的技术通过教学比赛运用到实际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技能练习。 2、本节课的整体设计达完成了预想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后利用比赛和游戏的教学法提高了课堂的练习积极性,提高了课的质量。利用废报纸的练习加强了学生细微动作的处理,本课的亮点是教学比赛,为课的练习效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不足之处:对课练习量的问题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强度过大学生练习疲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