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965646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2014山东滨州调研)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城市天气现象(白天/夜间)最高温/最低温北京28 /18 上海25 /19 哈尔滨24 /11 西宁22 /3 1.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上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 ( )A. B.C. D.2.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由台风影响所致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由冬季时气温降低所致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由于距海近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温差小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2、第2题,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选项A错;此时,哈尔滨最低气温为11 ,不可能为冬季,选项C错;距海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最高气温应该越低,选项D错误;从气温可以判断此时上海为夏季,可能受台风影响,带来降水。(2014江苏百校4月联考)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3.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 ( )A.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B.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C.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D.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4.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

3、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答案 3.B 4.A解析 第3题,塑料薄膜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削弱的很少,而大棚内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塑料大棚阻碍长波辐射,因此,大棚内热量不易散失,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同样,我们可以通过对塑料大棚通风,调节空气湿度、土壤的水分和气体成份。第4题,由于大棚内温度比外界高,一旦大棚的门打开,里面的热空气从上面流出,外面的冷空气从下面流进,形成如图A的空气流动模式,故本题选A。(2014陕西二模)大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一般都集中在对流层低层,也就是距离地面1-1.5千米的位置,这一层也叫做边界层。在一

4、天中,下午2时边界层最高,距离地面1. 5-2千米,晚上可能降低至200-300米。读材料,完成5-6题。5.读材料分析影响雾霾边界层高度的直接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气温C.地温 D.污染物的浓度6.下图为某市某日不同时间气温垂直变化图,如果只考虑温度的影响,雾霾层高度最低的时间为 ( )A.5时 B.8时C.15时 D.20时答案 5.B 6.D解析 第5题,从题干可知,气温是影响边界层高度的直接因素。第6题,20时逆温严重,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因而雾霾严重。(2014江苏南通调研)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

5、中美好的愿望。图1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2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据此完成7-8题。7.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 )8.在图2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的分别是 ( )A.a地、b地 B.b地、c地C.b地、d地 D.a地、c地答案 7.B 8.C解析 第7题,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中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内部两侧的空气则沿灯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第8题,b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故在b地会上升得最高;而d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在d地会飞得最远。9.(2015广西四校4月调研)下图是

6、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 )A.9:00-10:00 B.21:00-22:00C.17:00-18:00 D.13:00-14:00答案 B解析 依据山谷风与热力环流知识可判断若只有一项正确,则必然是正确,此时出现在夜晚,由于山坡冷空气下沉使谷底较温暖的空气上升。10.(2015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上学期期末)城市化给市区带来“热岛效应”。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受下垫面因素和人为热因素的制约(城市下垫面整体反射率小于郊区)。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还和风速、云量等天气

7、因素有密切的关联。根据上述材料和下表推断上海城郊温差最大的时段是 ( )上海市区某年各月平均风速和平均云量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风速(米/秒)3.22.94.23.73.93.23.74.13.12.92.42.1平均云量4.77.38.47.58.48.89.45.65.74.14.15.0A.春末初夏 B.盛夏时节C.秋末初冬 D.冬末初春答案 C解析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释放人为热产生的。风速小,市区热量扩散得慢;云量少,市区降水天气少,以上因素使市区与郊区温差变大。表中显示10月至12月云量和风速相对较小,故上海城郊温差最大的时段是秋末冬初。(2014山西省

8、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成11-12题。11.此时,图示区域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由水库流向裸地和林地B.近地面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C.裸地气温日较差较小D.水库盛行下沉气流12.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A.午后2时左右 B.午夜前后C.日出前后 D.正午前后答案 11.B 12.C解析 第11题,此时水库气压低,因此区域近地面气流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裸地气温日较差最大;水库为低气压,所以气流是上升的。第12题,从图中看裸地处的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裸地气压高,水库处气压低,从而判断裸地气温低于水库。裸地由于

9、比热容小,白天气温高于水库,晚上气温低于水库,到日出前后裸地气温达最低值,与水库温差最大,所以气压差也达最大,其弯曲幅度也最大。二、综合题13.读“亚洲东部某日近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甲地此时吹什么风?试在图中绘出甲处的风向。_(2)图中甲、乙两处风力较大的是哪一个?说明理由。_答案 (1)东南风。绘图略。(2)乙。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解析 第(1)题,首先明确图示表示的是等压线图,然后观察甲地附近等压线数值高低的分布规律,即可找到突破口。甲地等压线较为平直,可通过作图确定风向,注意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右斜交,由此可

10、确定为东南风。也可根据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位置判定。第(2)题,甲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1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上海市区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 )材料二 上海市郊区、市区及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1)分析图甲,描述上海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_。其原因为_。图乙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郊区近地面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作_运动。(2)请根据图示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

11、-6字):_。如就这一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整基本的研究思路。(3)要有效地缓解上述问题,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应采取_等措施。答案 (1)由市区向郊区递减 市区人口密集,楼房林立,人类活动释放人为热较多 自郊区吹向市区 下沉(2)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3)绿化(或植树种草、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减少人为热的排放(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城市的热岛环流。第(1)题,上海市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为近地面空气从郊区流向市区,高空则从市区流向郊区。城市市区硬化面积大,绿化面积少,人多、楼多而高,人为热排放多,从而导致市区气温较高、气压较低。第(2)题,课题研究按照: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第(3)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关键在于加大市区绿化面积,减少人为热的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