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药防病保健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964702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中医药防病保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糖尿病中医药防病保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糖尿病中医药防病保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糖尿病中医药防病保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糖尿病中医药防病保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中医药防病保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中医药防病保健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兴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中医药防病保健方案一、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三多一少“的症状。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 2% ,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 4000 万,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递增。其中, 1 型糖尿病患者占 10% , 2 型糖尿病患者占 90%

2、.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的 5 年内很少有慢性并发症的出现,相反,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就已经有慢性并发症发生。据统计,有 50% 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并发症,有些患者是因为并发症才现患糖尿病的。二、诊断标准: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是按照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糖尿病:1.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及典型三多一少等)空腹血糖两次超过或等于7.8mmol/L。2.有糖尿病症状,一天内任何时候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3.疑有糖尿病者,应作口服8.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

3、TT),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三、中医药防病保健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称之为“消渴”,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本病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内经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内热是其主要病机。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消渴的临床分类做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1、养生保健:一、起居方面: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清代名医张隐庵说:“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夫神气去,形独居,人乃死。能调

4、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这说明起居有常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神气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人们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养神气,使人体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面色红润光泽,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反之,若起居无常,不能合乎自然规律和人体常度来安排作息,天长日久则神气衰败,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生命力衰退,面色不华,目光呆滞无神。四季的起卧应顺应自然之气的变化而有早晚之分;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歩于庭”,以顺应春阳生发之气;夏季宜“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顺应夏季华秀之气;秋季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应秋令收敛之气;冬季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应冬日收藏之

5、气。二、精神方面:中医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糖尿病患者中痰湿体质、阴虚体质与湿热体质较多,兼有瘀血体质。痰湿体质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适当增加社交活动,多参加集体公益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合理安排休闲以舒畅情志、通畅气机,改善体质,增进健康。阴虚体质与湿热体质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五志过极,易于化火,应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情志,释放不良情绪,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2、食疗药膳: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禁忌,特别是在饮食方面。但是很多患者都不了解或者了解的不多。 糖尿病养生保健知识一: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的关

6、键在于控制饮食。通过饮食控制,可促进尿糖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各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每天主粮不高于250克。如再感觉饥饿时,可增加些既含有高纤维,又能降血糖的蔬菜量,如洋葱、芹菜、海带、菠菜等。蛋白质类副食品如豆制品、牛奶、瘦肉等都可食用,摄入量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孕妇、哺乳期、营养不良及合并感染时,每日每公斤体重1.2至1.5克;儿童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至3克。脂肪摄入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0.6至1克,总量约为50至60克。肥胖病人应少吃脂肪多的食物,每日不宜超过40克,消瘦病人可相应提高脂肪量,但原则上不能超过糖的一倍。另外要选用各种植物油作

7、烹调油。限制摄入脑髓、蛋黄、鱼卵、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降低血脂含量,改善血液粘稠度,防止并发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因主食减少后,维生素B1 摄入量会不足,极易产生手足麻木等症,可给予粗粮、豆类、糙米等富含维生素B1 的食品食用。糖尿病养生保健知识二:饮食宜忌烟酒属辛温之品,会加重病人口渴、饮水症状,应戒烟忌酒。忌食糖,包括各种糖果、果酱、蜜饯、各种甜点心、冰淇淋、粉丝、藕粉、土豆、胡萝卜等含糖量高的食品,可有效地防止血糖增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忌食葱、姜、蒜等辛辣刺激之品。饮食宜少盐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如冬瓜、绿豆、枸杞头、马兰头等。降糖奶粉有降低血糖作用,平时可服用,每次25克,温开水

8、冲服。 糖尿病养生保健知识三:适宜药膳地骨皮粥【来源】食医心镜【原料】地骨皮30克 桑白皮15克 麦冬15克 面粉100克【制作】先煎3味药,去渣,取汁,与面粉共煮为稀粥。【用法】渴即食之,不拘时。【功效】清肺,生津,止渴。适用于消渴(糖悄病)、多饮、身体消瘦;可改善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竹笋米粥【来源】民间方【原料】鲜竹笋1个 粳米100克【制作】将鲜竹笋脱皮切片,与粳米同煮成粥。【用法】每日服2次。【功效】清肺除热,兼能利湿。适用于糖尿病及久泻、久痢、脱肛等症,可改善糖尿病湿热体质者。枸杞子粥【来源】本草纲目【原料】枸杞子1520克 粳米50克 白糖适量【制作】将上3味放入砂锅内,加水500克

9、,用文火烧至沸腾,待米开花,汤稠时,停火焖5分钟即成。【用法】每日早晚温服,可长期服用。【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糖尿病以及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等。土茯苓猪骨汤【来源】民间方【原料】猪脊骨500克 土茯苓50100克【制作】猪脊骨加水适量熬成3碗。去骨及浮油,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即成。【用法】分2次服完。每日1服。【功效】健脾利湿,补阴益髓。适用于糖尿病,可改善糖尿病痰湿体质者。3、传统体育疗法:一、太极拳:24式太极拳是国家本着弘扬国粹,发扬传统武术的指导思想,而编制的一套入门级的太极拳,它动作简练,浓缩了传统太极拳的精华,老少皆宜,实在是居家晨练之

10、必备佳品!作用:1、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改变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2、加强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3、预防骨质疏松。4、促进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5、促进消化作用。口诀:一、起势 两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收脚抱球,左转出步,弓步分手。 B后坐撇脚,跟步抱球,右转出步,弓步分手。 C后坐撇脚,跟步抱球,左转出步,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跟半步胸前抱球,后坐举臂,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 A左转落手,右转收脚举臂,出步屈肘, 弓步搂推。 B后坐撇脚,跟步举臂,出步屈肘,弓步搂推。 C后坐撇脚,跟步举臂,出步屈肘,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跟步展手,后坐挑

11、掌,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两手展开,提膝屈肘,撤步错手,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 右转收脚抱球,左转出步,弓步棚臂,左转随臂展掌,后坐右转下捋,左转出步搭腕,弓步前挤,后坐分手屈肘收掌,弓步按掌。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右转分手,回体重收脚抱球,右转出步,弓步棚臂,右转随臂展掌,后坐左转下捋,右转出步搭手,弓步前挤,后坐分手屈肘收掌,弓步推掌。 九、单鞭 左转扣脚,右转收脚展臂,出步勾手,弓步推举。 十、云手 右转落手,左转云手,并步按掌,右转云手、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十一、单鞭 斜落步右转举臂,出步勾手,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跟步后坐展手,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12、收脚收手,左转出步,弓步划弧,合抱提膝,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收脚落手,出步收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左转展手,回体重合抱提膝,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蹲身仆步,穿掌下势,撇脚弓腿,扣脚转身,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落脚左转勾手,蹲身仆步,穿掌下势,撇脚弓腿,扣脚转身,提膝挑掌。 十八、右玉女穿梭 落步落手,跟步抱球,右转出步,弓步推架。 十九、左玉女穿梭 后坐落手,跟步抱球,左转出步,弓步推架。 二十、海底针 跟步落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 二十一、闪通臂 收脚举臂,出步翻掌,弓步推架。 二十二、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右转摆掌,收脚握拳,垫步搬捶,

13、跟步旋臂,出步裹拳拦掌,弓步打拳。 二十三、如封似闭 穿臂翻掌,后坐收掌,弓步推掌。 二十四、十字手、收势 后坐扣脚,右转撇脚分手,移重心扣脚划弧,收脚合抱,旋臂分手,下落收势。二、八段锦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功法作用:1.通过两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抻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2.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及关节软组织,对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1.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和背部俞穴,同时刺激手三阴三阳经等,可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2.有利于矫正不良姿势,如驼背等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作用1.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

14、拉腹腔,对脾胃中焦肝胆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腹、胸胁部的相关经络及背部俞穴,达到调理脾胃和脏腑经络作用2.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作用1.通过上肢外旋,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内的脏腑2.通过往后瞧,可刺激颈部大椎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目的可预防眼疾以及肩、颈与背部疾患,还可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作用1.通过下蹲,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督脉等,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疏经泄热的作用,有助于去除心火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作用1.通过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病,同时对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作用1.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泻,有强健筋骨的作用2.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等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作用1.可刺激足部有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同时,可刺激脊柱与督脉,使全身腑脏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2.可提高平衡能力,解除肌肉紧张 / 下载文档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