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963056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引入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 出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欢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2、”(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

3、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终究是什么样的?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教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课前,教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

4、),充满活力。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教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送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5、。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同学们,如今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欢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

6、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局部。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局部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可以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这三棵奇松。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

7、,陪客松.,送客松.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播放录像。2、黄山松确实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四、作业: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宏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风光,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

8、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玩耍呢教学反思:设计这课,我真的是用了心的。备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会怎样学,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提到这些问题我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自主性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合作学习中会出现什么情况等。说实话,因为考虑、预设得较多,在上课前,我自己还是对这节课的教学充满信心的。可课堂施行下来,并没有如人所愿,我只能说感到很遗憾。1、步子迈

9、得太小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的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为了防止课堂上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分解得支离破碎,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环节:你最欣赏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名在哪、奇在哪呢?自学后介绍。可以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或结合课外的资料介绍。然后在充分自学、小组交流的根底上,全班汇报。尽管这样,上下来后,我还是觉得这段的教学显得很碎,仍是一个松、一个松的学习。虽然课堂的学习气氛活泼、学生也读得热热闹闹,很有感情,作为教者的我却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其实这段的学习,完全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进展,喜欢送客松的就学习迎客松的

10、有关句子,喜欢陪客松的就学习陪客松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在大组内学习,互通有无,既可以加强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补充资料搜集上的信息交流。这样的大组学习比起自己设计的自学、小组学来得更活泼、更自主、更灵敏、更开放。2、教材吃得不透三大名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风格。可学完课文,假如让学生用几个词来概括每大名松的特点的话,估计学生还是一知半解。课堂上,虽然,我也将每大名松的奇特、与众不同处在小结语中概括了,但学生可能并没留意。至于它们的独特之处,还须明确概括。而且在学习送客松时,我也只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作了相应的理解处理,却无视了看图,比拟它与形态相似的

11、迎客松的区别。迎客松是刚毅挺拔,绅士一般地伸出手臂作欢送状,而送客松是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仿佛在与人们挥手辞别。对教材,我没有可以很好地进展开发和利用。3、板书不够合理这节课,我还用到了教学挂图。但在挂图的位置摆放上,我处理得也不够合理。图片可以和相应的名松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特别是在看图引导学生背诵时,学生可以把图与课文的内容联络起来,或许背的时候,困难会小些。4、时间把握过失时间上的把握偏向,是这节课最败笔的地方。在学习迎客松的有关语句时,将近花了25分钟的时间。为什么?因为迎客松最负盛名,它是美丽黄山的象征、友好中国的象征,所以大局部的学生根本上都喜欢送客松,而且我自己在设计这一局部的时候也确实安排了好多读、说的环节,又是读出它顽强的生命力了,又是读出它的姿态优美了,还要补充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还要背诵,所以在这一处浪费了近10分钟的时间。导致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环节-师生、生生互动的“小导游”介绍没有施行。本来准备好的导游帽、导游旗根本没能在课上派上用场。假如能处理好时间的安排,课堂是很容易出彩的。除了这些,我想自己的课堂上还有其他很多的缺憾,有待今后努力并改善,真正进步自己的教学程度、教学质量。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