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95992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名称:2012年度XX乡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规 模:0.74万亩总 投 资:691万元财政资金:605万元群众自筹:86万元建设地点:XX乡XX村、XX村项目建设期限:2011年10月2013年4月项目承担单位:XX县农业开发办公室项目负责人: (XX县农业开发办公室主任)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河北XX咨询有限公司XX分公司编制时间:2011年10月编 写 人:目 录一 项目概要11.1项目背景1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期21.3项目投资31.4项目编制的依据31.5项目效益41.6组织领导和管理4二 项目区概况52.1自然概况52.2社会经济状况72.3基础设施9三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与可行性10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10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1四 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4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144.2水资源利用现状17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8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94.5水资源评价24五 规划设计245.1指导思想245.2建设标准255.3项目规划、布局及规模26六 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设计306.1主要建设内容306.2工程设计32七 工程概算507.1编制原则和依据507.2投资概算557.3资金筹措55八 综合效益分析568.1经济效益568.2社会效益598.3生态效益608.4经济评价60九 组织实施和运

3、行管护629.1组织结构设置629.2运行管护62十 环境影响与评价6310.1环境现状6310.2环境影响与评价64十一 结论与建议6511.1 结论6511.2建议65附录:67 一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XX县位于XX市东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长城北侧的滦河流域。地理位置在北纬40174045,东经1181011910之间,东与辽宁接壤,西与兴隆县邻,北与平泉和XX县相连,南面隔长城与秦皇岛和唐山市相邻。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北省移民大县。全县总面积1952km2,有耕地19.68万亩、山场217.57万亩。辖18个乡、镇,206个行政村,总人口24.34万,其中农业人口19.8

4、2万。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3万公顷,人均0.99亩,林地面积11万公顷(其中板栗经济林2.7万公顷)。农业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谷子等,果品以板栗、苹果为主。XX山场广阔,物产丰富,素有“中国板栗之乡”之称。1991年被正式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于2005年开始实施生态综合在理项目,共实施生态综合治理5.53万亩,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目前仍有10余万亩耕地和35万余亩板栗需要改造。根据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2年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按照“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原则,XX县2012年土地治理项目继续对已经栽植了以板栗、苹果为主的

5、干鲜果品的坡地实施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项目区确定在:XX乡的XX、XX2个行政村实施。该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但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地进行山、水、田、路、林综合治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调优农业生产结构,着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对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行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期1.2.1项目范围、规模XX县2012年度XX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位于瀑河流域的XX乡境内,建设规模0.74

6、万亩,具体分布在XX乡XX村、XX村2个行政村,项目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251.7-1182741.9,北纬403041.9-403355.3。见附图1:项目区位置示意图1.2.2建设内容计划新打井8眼,维修旧井8眼,机泵配套16台套,建井房15座,铺设输水管路40.61km,新建蓄水池15座,蓄水窖1座,架设农电线路1.65km,安装变压器4台套;修农田路2.1km;树下挖水盆21.6万个;科技培训200人次。1.2.3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2011年10月-2013年4月。1.3项目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691万元,其中:水利工程措施投资517.8万元,占总投资的74.9 %;农业工程措施

7、投资145.2万元,占总投资的21.0%;科技措施投资3万元,占总投资的0.4%;其他工作及措施投资22.5万元,占总投资的3.6%。在总投资中:财政投资60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432万元,省级财政投资138万元,市级财政投资35万元。群众自筹86万元,由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工日0.86万个折资完成。1.4项目编制的依据依据冀农开办【2011】111号(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2年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结合XX县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XX县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XX县2011年2015年度农业开发土地治理五年规划和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提要

8、、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结合项目区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务求实效的原则,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项目效益项目投入运营后特别是果品生产能力60.4万kg,新增农业总产值366.4万元,新增农民纯收入158.2万元,人均增收769元;项目区可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74万亩;增加防护林网面积0.1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4.9km2,年节约水量29.6万m3,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0.74万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1.6组织领导和管理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进

9、一步强化多部门合作,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工委、发改委、财政、农发办、审计、农行、交通、电力、国土、农牧、水务、司法等部门和项目乡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项目设计和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项目所在乡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副乡长任组长,成员由乡农林站、电管站、财政所、司法所部门负责人及项目村村委会书记、村委会主任人员等组成,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协调工作。项目村成立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所在村项目工程施工实施期间的具体协调工作,并负责落实群众自筹。项目实施中,县财政局、农业开发办,按照各自

10、的职能,认真抓好项目和资金管理,全面实施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县级财政报账制。项目建成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确权移交手续,制定管护制度和责任状,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发挥效益。二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2011年度项目区位于XX县西南部,距县城14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82251.7-1182741.9,北纬403041.9-403355.3,南北长12km,东西平均宽8km,海拔300-700m。项目区东与XX镇相邻,西与桲罗台镇接壤,南与峪耳崖镇相连,北临塌山乡。2.1.2、水文、气象项目区位于瀑河流域下游,水资源比较丰富,属暖温

11、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春季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常造成集中暴雨,产生洪涝灾害。秋冬季节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影响,多北风、西北风,气温迅速下降,秋季短暂。春、秋两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干燥。全年日照2825h,日均13.1h,日照百分率为54.5%。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32.9千卡/cm,作物生长期间的5-9月份为71.4千卡/cm ,占全年的53.7%。1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量为84.3千卡/cm,占全年的63%。年平均气温9.2,10积温达3650,无霜期170d以上,冻层为1.0-1.2m。该区年降水量600-740mm,在一年中的分配很不均匀,73%降水量多集中在作物生长

12、旺季的68月份,且暴雨较多。水土流失与暴雨有重要关系,植被较好,能够蓄住较多雨水,植被较差,表土流失严重,坡地或山地熟土全部被冲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1588.9mm,以4、5、6月份最大,可达221.1-236.1mm。1月和12月最小,只有34.335.5mm,只有在雨季7、8月份,降雨量才超过蒸发量。由于蒸发量超过降雨量,土壤中水分大量外溢,形成干旱。历年风向频率是:秋、冬、春季以西北风为主,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7m/s,月平均风速以4-5月份为最大,一般为2.3-2.6m/s。大于12m/s的大风,或瞬时大于17m/s的大风,年平均为19d。2.1.3地形、地貌、土壤项

13、目区所在地,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属燕山山脉沉降带的东南段,阴坡缓,阳坡陡,海拔300700m,属于山区,为片麻岩、砂岩、页岩构成,坡度在2030之间。该区地貌为三大类型:一是构造地貌,面积为42072亩;二是冲积地貌,面积为3067亩;三是洪积地貌,面积为6931亩。该区耕地土壤多数是洪积、冲击母质的水成土,山地自然土壤是母岩风化后就地自然成土,PH值6.5-7.5,土壤种类属于淋溶褐土亚类,土层较厚,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板栗、苹果、杏树等多种果树的生长。2.1.4 土地利用状况项目区总面积41443亩,其中:耕地面积385亩,坡地及坡地果树面积11924亩,林地面积26629亩,荒山、空

14、闲地、村庄等其它面积2505亩。385亩耕地和11924亩坡地及果园,全部为中低产田或中低产园,农业基础设施差,生产条件恶劣,急需进行治理。在坡地上已经大面积栽植板栗、苹果等适宜的经济林木,通过治理可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实现项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1.5自然灾害状况查气象资料,近20年来,项目区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有旱、风、雹、低温连阴雨、干热风、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损失。自然灾害主要以旱灾为主,十年九旱成为制约该区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旱灾特点是春旱和卡脖旱,且旱情持续时间长。近二十年内仅1996年和2004年两个年度风调雨顺,其它年

15、份都发生过旱灾,造成大部分果树减产,甚至绝产、树木旱死。降水集中时,又经常发生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总人口2055人,其中:农业人口2055人,农业劳动力1253个(不包括在外务工劳动力)。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涉及的2个行政村总面积4.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0.04万亩(粮食作物面积0.04万亩);林地面积3.86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1.19万亩);河流、村庄等其它等占地面积0.25万亩。2.2.3农业生产状况该项目区平川地少,农业生产基本上处于人力耕作状态,主要农产品为板栗、苹果,种植面积1.19万亩。项目区内无农田路,生产运输以人扛蓄驮为主。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项目区所在乡2010年财政收入210万元,农业总产值4982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为6891元,人均纯收入4355元。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