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959032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品味描绘竹景的形象生动的语句。(二)学习多角度写竹的方法。(三)领略竹农丰收的喜悦,体会作者对江南竹乡的特殊情感。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有关竹的各类图片,配以清新优雅的音乐)可让学生谈谈对竹的认识,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竹文化”参考资料:1竹纹清晰、板面美观、色泽自然、竹香怡人,质感高雅气派;竹不积尘、不结露、易清洁,避免了螨类细菌的繁殖,免去虫蛀之扰;竹能自动调节环境湿度并抗湿,导热系数低,具冬暖夏凉的特性;竹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使人在室内起居时眼睛有舒适感,可预防近视等眼疾的发生和发展;竹吸音隔声、除低音、压残响,有效

2、摈除杂声,还你宁静心境。2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约有30多属500多品种。竹子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其笋可食用,其枝竿可用于制作饰物、器具、乐器、家具。竹性坚贞,刚烈不屈,虚心直节,不畏霜雪,和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因其具有崇高品质的象征意义,故又和兰、菊、梅并称“四君子”。竹子的坚韧挺拔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节,深植于人们的脑海,成为一种民族性的象征。3中国文人中和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破了苏东坡酷爱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而行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吟啸且徐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映衬在苏东坡的身后,他迷人的魅力

3、会大大削减。4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衙前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爱竹之心,爱民之情融成了一体。(二)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1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山麓()隧()道屏()风竹坞()山岚()竹箬()匾箪()沏()2找准作者的观景点,分别体会竹海景象给作者的感受,同时形成板书。(1)远望竹林如海“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移(2)近看深入竹海如在“海底隧道里走过”步(3)四顾穿过竹海“除了竹子还是竹子”换 景3重点研读第1

4、自然段,品味绘竹语句。教师赏析示例: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用“竹海”这一比喻,结合“推”、“涌”、“暗浪”等词语,既显示了竹林的茂密宽广,又表现了竹海的博大“深沉”。抓住特征,笔墨简练。描绘竹景,渗透绿意,渐次泼墨,浓淡相宜,“嫩青色”与“墨绿色”相间,层叠翻涌,“绿”盈心胸,竹海浪涌,吟咏“深沉”。这样的意韵、这样的大气,也只在江南竹乡才能寻觅。学生可针对任何词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创新。比较阅读材料:蜀南竹海里的竹子,蓬勃旺盛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坦然

5、且坦荡地在竹子部落里快乐成长,较之城市庭院里那些盆景般所在墙角里的同类,委实幸运和幸福得多。当然,它们承受的关注甚至诗意的爱抚也少得多,这就是自由的代价。竹海里的竹子们,肯定是有着自己的声音的,公竹和母竹会互相倾吐爱情;嫩绿的竹笋则会呼唤雨水和阳光;竹叶会在竹枝上迎风摇曳,把大粒的露珠调皮地抖落;土层下的竹根们会串门问好,甚至会互相提醒:跟头儿打声招呼,别忙着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竹海里听竹,一种人生的雅趣,也是机缘。是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一种洗濯,此刻,当炎夏渐渐袭来时节,写下“竹思”两个字,权当做一剂清凉解暑散吧提示:可更侧重于分析“理趣”和“情趣”,同是写竹海,立意及风格迥

6、异。3分别朗诵这两段文字,进一步从语言上体会它们的异同。(三)布置作业1复习所学词语,朗读课文,体会作品写景语句的特色。2收集有关“竹文化”的材料,自主讨论交流。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竹是美的,长在哪里,便给那里带来超凡的风韵;生在哪里,便给那里染上脱俗的情趣。阶前、房左、屋右、田头、路边、深谷、野谷竹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当你置身于竹的世界,放眼四望,你会感到处处是一派蓬蓬勃勃、苍苍翠翠。当你置身于竹的世界,它会使你心旷神怡,忘却一切烦恼,它会使你心生一种透体的清凉。仿佛自己的身躯也化作了一竿翠竹,加入了这绿色的行列。无怪人们常说:“竹下品茶则绿色盈盏,竹下饮酒则翠色满杯。”江南竹乡,竹农丰收,

7、无边的竹海,富饶的竹乡,竹林深处人家可谓幸运的宠儿。(二)重点语段研读1作品结尾写竹乡人家,呈现出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鸡鸭一类家禽的叫声”、“孩子们赶着山羊”、门口“晾着新鲜的笋干”、“黄色带着斑点的竹箬”、“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的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女孩子们的欢笑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要闭上眼睛想想,竹林、竹具、竹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作者完全融合在农家的勤劳朴实里,对竹乡充满向往之情。这是文章的主要意旨所在,也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前文大量写景的目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语句赏析。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语句,注意轻重缓急。3谈谈爱竹的原因,多角度感受竹给我们带来的审美快乐。4齐读课文,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揣摩文章篇章结构的严密性。5请部分学生向大家推荐有关“竹文化”的材料,相互间交流讨论。(三)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1阅读时文、美文,感受语言的审美情趣。2从松、梅中任选一种作为写作对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