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95789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何春毅1、 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的心态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各种优秀道德品质、独创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而这些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在特别倡导“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今天,充满活力的游戏不仅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而且还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大好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常常会出现双方队员不是呐喊“加油!”而是互斗“漏油!”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比赛的

2、气氛,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激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自私自利的不良思想,同时还要与学生们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此外,教师还可创设“故事情境”式游戏,通过富有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和游戏情景,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如游戏“和尚抬水”,教师先讲述三个和尚的典故,然后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有两个和尚时可以合作抬水喝,而多来了一个和尚反而就没有一个愿意去抬水喝呢?经讨论得出三个和尚不团结、自私、怕吃亏。同时教师向学生说

3、明这些都是不健康情绪的表现,并结合社会实际使学生懂得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不良个性的危害。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并抬水比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出友好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情感。这种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游戏,使学生加深相互之间的友爱,增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共同进步,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心理问题的最好、最根本的预防。2、 培养善于容忍和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生活有风和日丽之日,也有阴雨连绵之时,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例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裁判员老师意外发现一名

4、外班的同学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呵责,结果使该班的同学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兵败。这种由于意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事实使学生心理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积极的向学生实事求是地说明真相,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实力,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使学生们逐渐稳定情绪,心理出现平衡感。同时还可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客观的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员的不公平,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和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并使他们形成对事物隐含消极一面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解决矛盾的能力。3、 寓爱于

5、教,促情感接纳 学生上体育课时其自身表现积极与否,还来自对老师的敬爱,而这种敬爱之情会使教师把敬业精神转化为对学生爱的反馈。有了这种师生之情,就可以如春风化雨般地化解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遇到挫折或出现意外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畏惧心理,使他们有良好的心境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例如有一位因胆子很小而常哭鼻子的一年级女孩,在一次跳绳考核中因忘带自己的绳子又怕考不好而拒绝参加考核。之后小女孩常称身体不舒服而不上体育课近一个月,课间见到体育老师也尽快地躲开。在通过与班主任和家长了解后才得知小女孩身体并无生病,是因没参加考核而得了抑郁症,这种抑郁症使她畏惧上体育课。对于这种表现异常的学生,教师在课余时间应主动与

6、该学生多接触,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宽容和鼓励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并与学生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同时还可请家长和班主任亲自到课堂协助辅导,使学生在亲人和老师们的关爱下逐步稳定情绪,直至重新愉快地加入体育课的学习。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类似小女孩的例子,教师应“对症下药”,寓爱于教,促情感交融,并充分发挥教育合力,以改变患者对现实、对自己的不正确的认识,进而使压抑情绪好转起来。4、 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它贯穿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包括学习活动。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人的性格也与人际关系、与人的心理卫生都有密切联系,如内向型的人具有沉静多思,

7、反应缓慢,易孤僻等特点;外向型的人具有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易冲动等特点。小学阶段是性格构成期,让学生从小注意培养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努力适应环境等,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在这方面,教师与家长一样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每个班均有一两名学生经常不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之下都说某某同学不让玩。经教师一番调查才得知事情并不是那样,而是该生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了信心。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培养起良好的性格特征。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