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慈相济教育之本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95199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慈相济教育之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严慈相济教育之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严慈相济教育之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慈相济教育之本(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严慈相济教育之本什么是严慈相济?严慈相济就是指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正因为有了严慈相济的教育才能让孩子顺利地成长成才。正如教育专家张伯华教授所指出的,教师对待学生仅仅爱是不够的,师爱无私的同时,必需严慈相济,“严”为良师,“慈”为益友,严慈相济中,才会有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和帮助,以及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尊敬与信任。 “ 严为良师”:即“做人”上要严格要求。因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行,因此教师必须坚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求学生讲诚实、讲良心、讲气节,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教师的“严”要严而有理,我们的学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

2、长的“未熟人”,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学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吓和人为制造的权威上,那是最糟糕不过的了,这样的反常制度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的“严”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要有利于学生的

3、生理心理健康,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既要让学生心服口服,又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再有教师的“严”要严而有度 。我们的学生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区分对待,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我们只有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慈”为益友:即我们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无论在 “生活”、“学习”上要关心爱护。因为有了爱才能以诚相见,以至达到心灵上的沟通。这样,老

4、师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老师的批评,学生会视为是爱护,老师的工作因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因此,教师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强调的是,这里的“严”是严厉、严格,而不是苛刻;这里的“爱”是关爱,绝非溺爱、纵容。严慈的把握是尺度;严慈的变换是艺术。教师要一定掌握好分寸,严而得当,并且还要严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一分严格掺入九分感情之蜜,这样的甘露才能滋润幼苗的健康成长。殊不知教师有了真爱就能如春风化雨般,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指的轻轻指点,都能带给学生爱的清风。严慈相济,爱的和谐就是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