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练习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951242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练习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物理复习练习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物理复习练习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物理复习练习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物理复习练习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练习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练习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复习练习四一、 选择题(42分)1、在下列光路图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ABCD2、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A.镜中花 B.水中桥 C.林中影 D.缸中鱼3、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倒影B日食形成C小孔成像D铅笔“折断”4、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 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在岸上看到的水中“飞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人在岸上看到的水

2、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低C光从水射入空气后速度变大D光在发生折射后,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黑板右端反光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D照相机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8、下列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的是【 】A手影B水中倒影C钢笔“错位”D彩虹9、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人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10、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

3、一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镜里的像是虚像 B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C镜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人向镜靠近0.2m,像将远离镜0. 2m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 D. 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12、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13、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

4、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14、5月12日上午,央视5台直播了“中国万达”2013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此次比赛首次启用航拍,向国内外全方位展示赛事盛况,展现了东营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发展成果。已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航拍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关于航拍成像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正立的实像 B放大、倒立的实像 C缩小、正立的实像 D缩小、倒立的实像二、填空题(每空1分,14分)15、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

5、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_的_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_(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16、生活中经常提到“影”与我们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形成的,后者是由形成的。17、小云利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测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40cm,则光屏上出现的是一个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答出一个即可)18、常见

6、的光学仪器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照相时,被拍摄者应站在距镜头_处;投影仪能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倒立、_实像;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使看到的像更大,应适当_放大镜与地图间的距离.19、婷婷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_m;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0、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 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三、实验与探究题(19分)2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

7、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15304560反射角15304560折射角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8、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 23、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见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 (2)当U

9、=7.5cm,时,、像的性质为; (3)小华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 .24、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焦距f = cm; 小明按图(2)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橡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

10、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移动s,移动距离s s(1)(2)(3)25、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凸透镜焦距f=5cm。 (1)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器材是 。 (2)调整后将蜡烛向右移动5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移动后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倒立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3)如果小明取下光屏,从光屏原来的位置正对凸透镜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2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

11、指(图甲),看到手指 放大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 缩小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格在黑板上)【结论与应用】(1)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大,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长(2)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 远离远离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 缩短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的大小4013.5缩小3015缩小2020等大1530放大10光屏上没有像8光屏上没有像 27、铅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品,对于一支新的普通木制铅笔,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它的重力是1NB、它的体积是1dm3C、它的长度是18cmD、它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是1.25104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