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22春《耕作学》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95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9492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农业大学22春《耕作学》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9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北农业大学22春《耕作学》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9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北农业大学22春《耕作学》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9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北农业大学22春《耕作学》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9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北农业大学22春《耕作学》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9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农业大学22春《耕作学》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9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农业大学22春《耕作学》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9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农业大学22春耕作学补考试题库答案参考1. 油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地区A.东北B.西北C.长江流域和西南D.东南参考答案:C2. “有田皆绿,四季常青,寸土不让,分秒不争”可以充分反应我国农作制度的特点。(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 由于受根系生命活动的影响,通常根际土壤微生物( )。A.无变化B.数量大于非根际C.数量少于非根际D.分布无规律性参考答案:B4. 一般种子萌发条件可忽略的是( )A.水分B.光照C.氧气D.温度参考答案:B5. 土壤具有(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A.肥力B.有机质C.矿物质D.水分参考答案:A6. 农业机械是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主要体现在它的构造

2、质量上。(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 作物栽培的特点是( )A.系统的复杂性B.明显的季节性C.品种的广适性D.严格的区域性参考答案:ABD8. 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参考答案:1.研究领域向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同时进军;2.研究方法在微观还原分析的基础上,向宏观综合分析发展;3.与各门自然科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多学科共同发展;4.生物学的实验手段不断现代化;5.人工改造生命体系趋于“工程化”;6.生物技术成为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7.重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不平衡,加强宏观生态学与微观生态学的研究。9. 作物的生长包括( )A.器

3、官生长B.营养生长C.组织生长D.生殖生长参考答案:BD10. 水稻土的形成过程是( )熟化的过程。A.水淋洗B.水耕C.水化D.水渍参考答案:B11. 土壤退化 名词解释土壤退化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土壤肥力下降,包括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养分不平衡、物理性状恶化、盐类浓度障碍、次生盐渍化、荒漠化或沙漠化等等。12. 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低消耗.B.低排放.C.高投入.D.高效率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A.低消耗.B.低排放.C.高投入.D.高效率参考答案:ABD13. 与种子萌发无关的环境条件是( )A.光照B.温度C.水分D.空气参考答案:A14. 作物生产是( )A.第

4、一性生产B.第二性生产C.第三性生产D.第四性生产参考答案:A15. 乳用山羊的体形特征是( ). A.圆捅形 B.长方形 C.楔形 D.正方形乳用山羊的体形特征是( ).A.圆捅形B.长方形C.楔形D.正方形参考答案C16. 以下哪种作物不需开花、结实等过程,可以直接将光合产物输入贮藏库?( )A.水稻B.玉米C.马铃薯D.棉花参考答案:C17. 可以实现精量播种的排种器有( )。A.气力式B.外槽轮式C.型孔式D.圆盘式参考答案:AC18. 一个生产单位或地区如何提高复种的程度和效果?参考答案:1)选择合理的作物进行组合。充分利用休闲季节增种一季作物;选择早熟性好的作物;选择填闲类作物;选

5、择可再生类作物;2)选择早熟品种搭配;3)采用育苗移栽技术;4)采用套作技术;5)采用其他争取早播、早收技术:如少免耕;催熟;机械化等技术。19. 下列种植方式中,属于立体种植的模式是( )。A.马铃薯套作玉米B.垄稻沟鱼C.玉米间大豆间蘑菇D.稻田生态养鸭参考答案:A20. 水稻和玉米分别属于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1. 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方向是( )A.多熟B.多样C.多利D.多养参考答案:ABD22. 含氮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有( )A.水解过程B.氨化过程C.硝化过程D.反硝化过程E.吸收过程参考答案:ABCD23. 下列属于套作的有( )A.玉

6、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稻-稻-稻参考答案:B24. 下列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A.豆类B.棉花C.油菜D.高粱参考答案:D25. 按照植物学分类,水稻学名OryzasativaL.中哪一个是种名( )A.OryzaB.sativaC.L.D.Oryza sativa参考答案:B26. 根据作物对地力的消耗程度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高产作物B.耗地作物C.兼养作物D.养地作物参考答案:BCD27. 简述真菌繁殖方式及其孢子类型。真菌的繁殖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简述真菌繁殖方式及其孢子类型。真菌的繁殖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参考答案:(1)无性繁殖单细胞真菌:芽殖

7、和裂殖丝状真菌:主要靠形成无性孢子。主要有:厚垣孢子、节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2)有性繁殖真菌有性繁殖靠形成有性孢子进行。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28. 合理间混作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充分利用时间B.充分利用土地C.充分利用水分D.充分利用空间参考答案:D29. 作物的生长是一个量变过程,发育是一个质变过程,生长和发育过程都不可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0. 人们通常把自然环境划分为几个圈层,分别是(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土壤圈E.岩石圈参考答案:ABCDE31. 以秸秆为主的高温堆肥含以下哪种营养元素最丰富?( )A.氮

8、B.磷C.钾D.钙参考答案:C32. 活塞的( )是燃烧室的一部分A.顶部B.防漏部C.裙部D.销座参考答案:A33. 以下关于离心泵使用正确的是( )。A.高扬程水泵用于低扬程抽水B.大口径水泵配小水管抽水C.进水管路上用的弯头少D.水泵进水口与弯头直接相连参考答案:C34. 在下列土壤耕作措施中,作用土层最深的是( )。A.深松耕B.耙地C.中耕D.翻耕参考答案:A35. 减轻作物病虫草害效果最好的轮作方式是( )。A.作物轮作B.复种轮作C.水旱轮作D.换茬式轮作参考答案:C36. 人类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是( )。A.土壤与气候B.大气与水分C.岩石与生物D.大气与岩石参考答案:A37

9、.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较贫乏的国家,北方主要为( )A.资源性缺水B.水质性缺水C.工程性缺水D.污染性缺水参考答案:A38. 茎尖脱毒在取材料时,所取茎尖应控制在约( )A.11.5mmB.0.10.3mmC.1.52mmD.23mm参考答案:B39. 雌生殖属于( )A.无孢子生殖B.二倍体孢子生殖C.无融合生殖D.不定胚生殖雌生殖属于( )A.无孢子生殖B.二倍体孢子生殖C.无融合生殖D.不定胚生殖答案:C40. 简述土壤耕作的作用(任务)。参考答案:1)调整耕层三相比,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2)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3)翻埋残茬、绿肥,混和土肥;4)减轻病虫草害。41. 举例说明食用

10、菌的营养类型举例说明食用菌的营养类型参考答案食用菌的营养类型主要有四种: n(1)腐生菌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枯死的木本、草本植物中吸收,目前能够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基本属于腐生菌类,如香菇、草菇、银耳等。根据其分解的有机物是木本还是草本又可分为木腐菌和草腐菌两类。香菇、银耳为木腐型食用菌,其生长在死树、断枝等木材上,这类食用菌在制作原种或栽培种时可以用木屑做原料,栽培生产时可以用木屑或段木做材料。草菇、双孢蘑菇等为草腐型食用菌,其生长在草、粪等有机物上,这类食用菌在制备菌种和栽培时要以草、粪等为主要原料。 n(2)共生菌类不能独自从枯死的木本、草本植物中吸收营养,必须靠活的树木供给养分,且树木和菌

11、类双方互利,如松口蘑、牛肝菌等。(3)兼性寄生菌类兼有上述腐生菌和共生菌的特征。如蜜环菌,既能在枯木上腐生,也能和兰科植物天麻共生。 n(4)弱寄生菌类既能在枯木上腐生,也能在活木上寄生,但以腐生为主,所以称为弱寄生菌类,如黑木耳42.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3. 真菌是真核生物,典型的营养体是( )A.原质团B.菌丝体C.单细胞结构D.根状菌丝参考答案:B44. 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两类,致酸离子类包括( )A.Na+和Al3+B.NH4+和Al3+C.H+和Al3+D.K+和Al3+参考答案:C45. 禾谷类作物包括( )A.小麦B.高粱C.玉米D.谷子参考答案:ABCD46. 如果拖拉机打滑,播种机也会跟着打滑。(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7. 玉米、水稻、谷子、小麦都属于禾谷类作物。(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8. 拖拉机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每年检验1次。(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9. 根据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小麦属于( )A.高温长日照作物B.高温短日照作物C.低温长日照作物D.低温短日照作物参考答案:C50. ( )为地理信息系统A.ESB.GPSC.RSD.GIS参考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