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搅拌实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949286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搅拌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混凝搅拌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混凝搅拌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混凝搅拌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混凝搅拌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凝搅拌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搅拌实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实验目的此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混凝现象以及过程,了解混凝的机理以及影响混凝的因素,此外 在实验过程中确定最佳投药量以及相应的pH.二、实验原理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 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如下原因: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5电 位,实现胶粒的“脱稳”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从 而达到颗粒的凝聚。三、实验设备及用具1. 梅雨SC2000-6智能型六联搅拌机(附1000ml烧杯6个)2.浊度仪3.1000M1烧杯12个 4.200ml烧杯14个5.100ml注射器

2、2个移取上清液用6.1ml移液管一根7.5ml移液管一根8.10ml移液管一根9.1000ml量筒一个量原水体积10. 1 %浓度硫酸铝一瓶四、实验步骤(2)认真了解SC2000-6混凝试验搅拌器的使用方法。(3)用1000 mL量筒取6个水样至6个1000 mL烧杯中(所取水样已经过均匀混合搅拌, 且取样时是一次量取)。(4) 投药量:AL2(S04)3 1.0、2.0、3.0、3.0、4.0、5.0、6.0mL(5)将第一组水样置于搅拌器下(搅拌时间和程序已按说明书预先设定好)与此同时,按 计算好的投药量,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不同量的药液至加药管中。(6)开动机器,在第一次自动加药后,用蒸馏水

3、冲洗加药试管两次。(7)混凝实验搅拌器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30s, 120r/min速度搅拌5min, 80r/min的 速度搅拌10 min。(8)搅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矶花”形成的过程,“矶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9)搅拌过程完成后,停机,静沉15 min,观察并记录“矶花”沉淀的过程。(10)第一组6个水样,静止15 min后,用医用针筒取出约130ml的上清液,并分别用浊 度仪测出剩余浊度,记入表中。(11)比较第一组实验结果,根据6个水样所测得的剩余浊度值,以及水样混凝沉淀时现 象观察记录的分析,对最佳投药量所在区间做出判断,缩小实验范围为3.0左右,加药量取 2.6

4、、3.0、3.4、3.8、4.2、4.6 mL 的浓度 c 为 20 g/L 的 AL2(S04)3。重复以上实验步骤。五、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组号混凝剂名称硫酸铝1编号123456投药量ml1.002.00.004.005.00.00浊度 (mg/l)11.804.300.100.200.301.20根据水样混凝剂搅拌静置后沉淀的清晰度,可以看出第二号较为适宜,所以第二组可设为实验组号混凝剂名称硫酸铝2编号123456投药量2.603.003.403.804.204.60浊度1.500.500.300.200.100.50六、数据处理投药量与浊度关系曲线七、思考题(1)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

5、观察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1.投药量2.搅拌器的搅拌速度3水温4.水的PH值(2) 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投入的药量应根据胶体浓度及无机金属盐水解产物的分子形态、荷电性质和荷电量等而确 定。当高分子混凝剂投药量最大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胶体保护可理解为:当全部 胶粒的吸附面均被高分子覆盖以后,两胶粒接近时,就受到高分子的阻碍而不能聚集,这 种阻碍来源于高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排斥力可能来源于“胶粒一胶粒”之间高分子受到压 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也可能由于高分子之间的电斥力(对带电高分子而言)或水化膜。 而且投药量大也容易出现产生大量含水率很高的污泥的问题。这种污泥难于脱水,会给污泥 处置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应该根据具体废水的性质 以及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通过实验,选定出适当的混凝剂种类与投加的剂量。八、注意事项1整个实验采用同一水样,取水样时搅拌均匀,一次量取2. 要充分冲洗加药杯,以免药剂沾在加药杯上太多,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3. 取上清液时,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取。渤海大学实验报告用纸(第 页 共 页)渤海大学实验报告用纸(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