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毕业设计---策划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949265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毕业设计---策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毕业设计---策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毕业设计---策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毕业设计---策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毕业设计---策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毕业设计---策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毕业设计---策划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座集商业、住宅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二层,总建筑面积19729.06平方米。结构型式为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下室为消防水池、水泵室、配电室及发电机室,一层主要有商业及办公用房,二层起为住宅。本工程有地下室部分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板厚度为1300mm,采用C35防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整个基础底板的混凝土量约为1200立方米。计划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灌时间为一个日历天数。二、施工准备工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

2、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1、材料选择(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因此确定,通过掺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2)粗骨料:采用卵石,粒径10-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3)细骨料:采用中砂,山砂 (45%)+人工砂 (55%)

3、,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

4、土所掺加粉煤灰量。(5)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混凝土确定采用NF-2C缓凝高效(减水剂),每立方米混凝土16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2、混凝土配合比(1)混凝土采用新华恒公司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情况,以满足施工

5、的要求。3、现场准备工作(1)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2)基础底板上的地坑、集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3)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随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5)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 (计附后)根据业主及设计要求,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

6、;基础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在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度;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即按规范执行。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由于基础底板尺寸较大,底板厚度为1300与300mm,因此基础底板为二个自然施工段。混凝土的浇筑顺序由主楼部分至地下室群楼1-1在轴方向从1-1到3-10轴向后浇灌。

7、基础底板外侧采用竹胶板模板,采用逆作涂膜防水,。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集水坑部位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的部位采用木模板支模。2、钢筋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底板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3、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1台混凝土汽车输送泵送筑。(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

8、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3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

9、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5)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6)抗渗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本工程不较大,按规定取4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7)考虑到现场用电,可能出现停电现象。所以准备一台75千瓦柴油发电机,以备用.5、混凝土测温(1)基础底板混

10、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测温管的长度分部为两种规格,测温点约布置见附图。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线有2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断用胶带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测温线位置用保护木框作为标志,便于保温后查找。(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抗压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

11、停止测温。(4)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混凝土养护(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五、主要管理措施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

12、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3、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ll寸之间,同时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同时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温度在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 度。5、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汇报。6、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7、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

13、入标养室进行养护。一、 混泥土裂缝控制计算 本工程大体积混泥土裂缝控制计算依据混泥土供应商提供的混泥土入模温度、配合比、同期混泥土强度增长情况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1、 计算条件(1) 本工程基础筏板混泥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S6,最小水泥用量为320kg/m3.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水灰比不大于0.50。(2) C35混泥土水泥用量321kg/m3,混泥土中粉煤灰产量为83Kg,入模温度为10。2、 混泥土入模裂缝控制计算T(max)= Mc.Q/ C.P 式中:Mc:每立方米混泥土中的水泥用量(Kg/m3)Q:每公斤水泥的水化热,取377J/KgC:混泥土的比热,取c=0.96K

14、J/KgP:混泥土的密度,取p=2400Kg/M3 T(max)=Mc.Q/ C.P = 31377/0.962400 = 54.16(2)计算混泥土各龄期的水化热绝热温升值T(t) T(max)= mc.Q/ C. P(1- T-m.t )式中:mc:式中每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m3) Q:每公斤水泥的水化热,取377J/ C:混凝土的密度,取c=0.96KJ/.K P:混凝土的密度,取P=2400/ m3 e:常数,取e=2.718 m:与水泥品种、浇筑时温度有关的经验系数,取m=0.35 t:混凝土浇筑后计算时的天数(d)T(3)=(331377/0.962400)(1-2.718-

15、0.353)=35.205T(6)=(331377/0.962400)(1-2.718-0.356)=47.553T(9)=(331377/0.962400)(1-2.718-0.359)=51.832T(12)=(331377/0.962400)(1-2.718-0.3512)=53.349T(15)=(331377/0.962400)(1-2.718-0.3515)=53.89(3)计算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 由于上式计算的混凝土水泥水化热温升为绝热状态下混凝土的升温值,实际大体积混凝土并非完全处于绝热状态,而是处于一定的散热条件下,因此实际温升比按照绝热状态下计算的要小,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度按照下式进行调: Tmax= To T(t)式中: Tmax:混凝土内部中心实际最高温度() To:混凝土浇筑时的入模温度() T(t):在t龄期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不同的浇筑块,不同龄期时的降温系数,本工程筏板厚度为1400经查表用插入法求得不同龄期的的如下:(3):0.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