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修改(张新梅)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94831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修改(张新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修改(张新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修改(张新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修改(张新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在山的那边》修改(张新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七年级教学形式新授课教 师张新梅单 位江山学校课题名称在山的那边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这首诗起源于童年经验,诗中那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对于刚刚告别童年的学生来说,是熟而又知的。抓住这一共同点,使学生们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是这节课的突破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蕴涵的人生思考和感悟。2.可以给学生看优秀朗读视频,或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

2、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2.能力目标;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教学过程一、 导入 1、导语: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2、谈谈诗歌的特点 3、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关于诗

3、歌朗读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 (3)本文主旨是什么? 探究学习: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3、 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探究学习: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4、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 (生四人讨论,各组合作学习,拟朗读处理方案。) (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再次齐声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诗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读声中,我听出了大家爱这篇意蕴丰富的诗歌。其实我国是诗的泱泱大国,优秀诗歌比比皆是,有兴趣课外找几篇读读,你一定会更喜欢这朵文学世界的奇葩诗歌。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象征手法 现实中的山 现实中的海 山 海 困难 艰苦奋斗 理想境界 作业或预习1、 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2、 课外荐读冰心哲理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自我评价初一新生需要激励,这一课的教学应与学生的现实理想结合起来,再列举一些名人事例,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会更轻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的时间,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很新颖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