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948116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风景名胜资源概念: 风景资源又称景源, 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 可以作为风景游览 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2.景物:指具有观赏、 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 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 本要素,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景物种类繁多,大致 可以分为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其他 8 大类。 3.景观 :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4.景点 :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 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并具有审 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5.景区:根据景源类型、 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划定的用地范围, 包含

2、有较多 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6. 风景名胜区的功能? 4 点(1) 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2) 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 。(3) 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 。(4) 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7. 风景名胜区的组成? 3 点(1) 首要的因素是游赏对象: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史迹、风物 8 类景源。(2) 第二个因素是游览设施(3) 第三个因素是运营管理8. 风景名胜区的分类?(按用地规模分类)(1)小型风景区(20km2以下)(2)中型风景区(21100km2)(3

3、) 大型风景区( 101500km2)(4) 特大型风景区( 500km2 以上)9. 风景名胜区的分类?(按结构特征分类)(1) 单一型风景区其内容与功能比较简单, 主要是由风景游览欣赏对象组成一个单一的风景游赏系统。(2) 复合型风景区其内容与功能均较丰富, 它不仅有风景游赏对象, 还有相应的旅行游 览接待服务设施组成的旅游设施系统, 因而其结构特征是由风景游赏 和旅游设施两个职能系统复合组成。(3) 综合型风景区其内容与功能均为复杂,它不仅有游赏对象、旅游设施,还有相当规 模的居民生产与社会管理内容组成的居民社会系统, 因而其结构特征 是由风景游赏、旅游设施、居民社会等三个职能系统综合组

4、成。 第三章1.风景名胜区规划概念: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 风景名胜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经相应 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2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层次和内容?(1)风景发展战略规划(2)风景旅游体系规划(3)风景区域规划(4)风景区规划纲要(5)风景区总体规划(6)风景区分区规划风景区详细规划(8)景点规划第四章1. 规划的编制程序调查研究阶段、制定目标阶段、规划部署阶段、规划优化与决策阶段以及规划实施监管与修编阶段2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成果包括风景区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四个

5、部分。3风景名胜区调查的内容风景名胜资源系统、旅游服务系统、居民社会经济系统、设施与基础工程条件系统。4风景名胜区资源系统调查1自然景源调查2人文景源调查5.风景区现状调查基本分为准备、资料和数据采集及编辑调查成果3个阶段。(一)准备阶段:1成立调查组2资料准备3制定工作计划4仪器设备准备(二)资料和数据采集阶段:1野外实地勘察2现场资料收集3访问座谈4问卷调查(三)成果编辑阶段1编写风景名胜区基础资料汇编 2编写现状调查报告3完成现状图纸 的绘制6风景名胜资源分类:自然景观资源:可分为天景、地景、水景、生 景4个类别。人文景观资源:可分为园景、建筑、史迹、风物 4个类型。7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

6、评价: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分与分级、评价结论8风景资源评价的原则:采用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为了达到等量比较的目的,将景源划分为结构、种类和形态3个层次。 根据景源层次的划分,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指标分为综合、项目、因子3个评价层次,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对应不同的评价客体:对风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 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选用因子评价层指标。9风景名胜资源分级(1)特级景源:具有珍贵、独特和世界遗产价值与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2)一级景源: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

7、国内外闻名和有国际吸引力;(3)二级景源: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 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4)三级景源: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 相关地区的吸引力;(5)四级景源: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 引力。10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由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括等三部分组成。景源等级统 计表应表明景源名称、地点、规模、景观特征、评价指标分值、评价 级别等内容。评价分析应表明主要评价指标的特征或结果分析;特征概括应表明风景资源的级别数量、 类型特及其综合特征。景源评价分 析是在记忆评分与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果性分析。11风景资源

8、评价指标层次(综合评价层):景源价值、环境水平、利用条件、规模范围。12风景名胜区的性质界定:必须明确表述出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等三方面内容。13风景名胜区性质范例: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华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的内容:自然资源保护、人文景观保护、植被生态保护、 风景环境保护,地质资源保护、建设人才保护、民族文化保护。风景区保护的分类:包括生态保护区(禁止游人进入)、自然景观保护 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等。14. 分级保护包括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 (指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自然景物、 人文景物最 集

9、中的、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 包括规划中确定 的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史迹保护区 。15. 核心景区保护规划的内容?1科学划定核心景区范围;2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3落实核心景区的保护责任;4加强对核心景区保护工作的监督。16游人容量:是指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 纳的有人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仃.瞬时容量量测公式面积测算法线路测算法卡口测算法18. 单位规模指标的确定:主景景/点:50100m2/人般景点:100400m2/人浴场海域:1020m2/人浴场沙滩:510m2

10、/人19. 布局结构:散点式、串联式、渐进式、组团式、核 20. 林位:风景林同赏景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使人们对森林的欣赏有视 域、视距与视角的 不同,对森林的感受有局部还是全貌,外观还是 内貌,清晰还是模糊等不同。2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案例第十章居民点规划:聚集型居民点、搬迁型居民点、控制型居民点、缩小型居民点。第十二章1. 风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概念?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资源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对各种用地进行需求预测和反复平衡,拟定各种用地指标,编制规划方案和编绘规划图纸。2. 风景区用地平衡的原则是什么? 扩展甲类用地(风景游赏用地) 配置相应的乙类用地(游 览设施用地

11、) 控制丙类(居民社会用地)、丁类(交通 与 工程用地)、庚类用地(耕地) 缩减癸类用地(滞留用地)第十三章1. 综合防灾系统规划消防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森林病虫害防治规划2. 中国世界遗产简表其他1.风景区规划十大原理?一、人们如何认识风景区1自然景源稀缺性2风景区景象的多样性3风景区境域的有机性二、人们如何组织风景区1把握基本国情,突出风景区的个性特征 2掌握需求与景观特征,优 化风景区的功能作用3科学预测未来,优选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4发 挥创优精神,统筹安排规划内容。三、风景区如何运营1权衡综合效益,调控游人容量。2发掘内外潜能,改善经营管理。3 整合各种规划,实行可持续发展方略。2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供奉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惠菩萨、地藏王菩萨。3中国四大岩溶洞穴北京石花洞与桂林芦笛岩、福建玉华洞、杭州瑶琳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