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944146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第1篇为全面提升我县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有效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切实增强各乡(镇)、经开区,国土所,各监测点监测员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包括各乡(镇)、经开区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国土所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共计约200人。三、组织机构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成立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活动领导小组

2、,由局长任组长,局办公室、地环股人员为小组成员。负责本次活动的筹划和组织工作。四、活动时间、地点及通知安排培训时间:2013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上午9:0012:00。培训地点:通知安排:各乡(镇)、经开区和国土所由国土局办公室通知,监测人员由各自辖区内的乡(镇)、经开区负责通知,并要求按时到场。五、培训内容(一)地质灾害特征、征兆及如何避灾。(二)如何避免自然或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三)如何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巡查等工作。(四)各监测人员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点监测并如何做好监测记录。(五)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及培训工作。(六)如何加强全县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学习

3、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点。(七)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制定,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启动和实施防灾预案。六、会议流程主持人:七、培训补助参与本次活动的监测员将发放50元的补助(造表签字发放),用以支付路费及伙食费。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第2篇今年以来,毕节市加大力度排查辖区地质灾害隐患,对已查明的1210处地质灾害隐患着力抓好监测预警预报,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今年入汛以来,地质灾害形势较去年严重,我们深化工作机制、布好监测网、落实五级全覆盖工作要求,进一步抓好抓实地灾防治工作。”毕节市矿产资源勘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管庆军说。据

4、介绍,入汛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深入隐患点调研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政府召开了全市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前谋划部署相关工作。同时,全市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全面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无空档;开展全覆盖排查巡查和复查工作,针对性落实防治措施,共巡查排查隐患9000余人次,发现新增隐患3处,现已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管理;每个县(区)至少安排1支专业技术保障队伍参与巡查排查、宣传培训、研判分析、应急处置等工作。“科学的监测能帮助我们减少工作难度。”管庆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665处隐患点已安装群测群防设备,共安装裂缝报警仪533台,远程智能预警仪565台。据

5、了解,毕节市严格落实地质灾害“三项抽查调度”措施,切实做到“五级全覆盖”(即群防群测群防员要每天巡查全覆盖、村级每周循环抽查全覆盖、乡级每月循环抽查全覆盖、县级每季度循环抽查全覆盖、市级每年对中型以上隐患循环抽查全覆盖)。截至目前,值班领导共抽查调度24次,值班室共抽查调度43次,市地灾办共抽查调度威胁100人以上隐患点101处。按照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正确研判时紧急撤离“三个紧急撤离”要求,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堤。截至目前,共组织群众临时撤离避险11起,共3204人。为有效提高基层群测群防员识灾、辨灾和防灾能力,今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6、和避灾知识宣传240次,发放宣传资料39148册。全力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开展921次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演练,参演人数38040人。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第3篇日前深圳市政府通过最新一期市政府公报印发了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14处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建成更加完善、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应急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记者了解到,深圳属于低山、丘陵、台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叠加部分不

7、规范的房屋、道路、水务等工程建设,受强降雨影响,形成了大量的自然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筑边坡。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形多为中、低山和丘陵区,农村居民建房多依山削坡而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受强降雨影响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截至2019年底,全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057处,威胁总人口5285人,潜在经济损失5.5亿元。其中,威胁10人以上的较大隐患点14处,一般隐患点1043处。为此,方案提出,统筹考虑安全、生态、景观要求,采取生态修复手段,有计划地实施工程治理。2021年底前,完成全市14处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和竣工验收。各区在组织实施

8、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的基础上,对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综合治理,力争早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同时,按照“降低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的思路,深入排查削坡建房风险点,加强综合治理。2020年底前,在既往削坡建房排查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加强台账管理,制定综合治理措施。2022年底前,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将组织开展农村削坡建房综合整治,基本完成辖区内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削坡建房的用地管理,对违法用地严格查处,从源头上遏制新增削坡建房风险点。此外,2021年底前,我市还将整合全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成果,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一张图”管理。将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纳入城市大数据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为各区、市相关单位提供防治信息服务,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