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和晋陵陆丞早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夜 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944116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和晋陵陆丞早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夜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和晋陵陆丞早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夜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和晋陵陆丞早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夜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和晋陵陆丞早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夜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和晋陵陆丞早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夜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和晋陵陆丞早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夜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语文教案:和晋陵陆丞早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夜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隋、唐帝国的建立,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为诗歌艺术创作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唐代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统治者对各种思想采取的兼容并包态度,为作家诗人们的修养和创作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前朝诗人诗歌创作经验的丰富累积,为唐代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这些使得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在唐朝的发展盛况空前。初唐诗人的主要贡献在于:开拓了题材,使之面向社会,贴近现实;逐步用刚健清新的文风取代六朝文风;确立律体。初唐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

2、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股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楼榭移向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为言志抒怀,咏叹人生。他们的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健清新,启迪盛唐。在律诗、歌行等体裁的创新上,也有所贡献。陈子昂不仅批判了当时“采丽竞繁”的文风,而且标举“风骨”、“兴寄”,并在创作实践上垂范。他的作品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思索人生,较之四杰,深广有加,风格雄浑高古,寄托遥深,洗尽六朝铅华。“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了解初唐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陈子昂、杜审言、“初唐四杰”、张若虚的

3、生平及各自的创作风格。2品味、学习诗歌精确的炼字。3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品读离别之情、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体味保边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感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思索;体验游子思归的情怀。4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的阅读能力:掌握衬托、虚实、借景抒情、因物感兴等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掌握严整的对仗和跳跃式结构;能把握诗歌意境,积累“琴瑟”“山川”“月”等典型意象蕴涵的意义。本专题学习的是初唐时期五位诗人的作品,都是“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主要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一要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学习体验来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对“自我”的思考;二是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

4、飞动的抒情风格。第一板块 对应学生用书P1一、字音识记1淑气(sh)2.绿(pn)3江渚(zh) 4.鸣鸾(lun)5槛外(jin) 6.画栋(dn)7牙璋(zhn) 8.凤阙(qu)9金樽(zn) 10.绮筵(q)(yn)二、词语释义1独有宦游人:离家做官2偏惊物候新:自然现象的变化反映出的气候不同3淑气催黄鸟:指春天温暖的气候4晴光转绿:浮萍5佩玉鸣鸾罢歌舞: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6画栋朝飞南浦云:彩饰的栋梁7物换星移几度秋:物象变换,星辰移动,指时间流逝8槛外长江空自流:长廊旁的栏杆9牙璋辞凤阙:古代出兵用的兵符,这里借指将帅10雪暗凋旗画:凋落,萎靡11宁为百夫长:军队中的低级军官1

5、2金樽对绮筵:华丽的筵席13离堂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14长河没晓天:淹没三、名句背诵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2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3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5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6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对应学生用书P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在今湖北),26岁中进士,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被免官。武则天时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杜审言的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二、相关

6、背景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三、内容提要诗人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由此牵出与眼前美景不同的故乡之景,借以表达思乡思归的心情。四、写法借鉴1构思新颖,富有独创诗的起句和结句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富、连贯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2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目不能

7、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两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道出思归和自己伤春的本意。3反衬、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其思乡之情真、苦、悲。同时又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态,以此来描写江南早春的景象,化静为动,写出春的动感和生机。整首诗对仗工整,结构严谨,字字凝练。重点揣摩1试分析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参考答案:中间两联抓住了云霞、梅柳、黄鸟、绿等景物,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描摹出它们在早春时节的变化,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营造了

8、一种多姿多彩、动静交错的春景意境。2试赏析尾联中的“忽”字。参考答案:春景是触发“归思”的媒介物,陆丞的早春游望诗更对“归思”的燃烧起了催化作用。“忽”字表转折,将上文的明媚与欢跃之景突然一下子打入伤感凄怆的气氛之中,达到了抒发伤春之情的目的。这一顿挫,与篇首的“惊”字遥相呼应,愈见此诗婉曲跌宕之妙。滕 王 阁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王勃(650或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14岁,应举及第,才华锋芒毕露,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王勃远行到交趾去

9、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年仅27岁。二、相关背景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秋,诗人远道去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练、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三、内容提要滕王阁全诗写作者站在高阁上,俯仰观察远近景物,兴起天地沧桑、人世无常之感。表现了诗人珍惜光阴、胸怀功名、感慨时事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写法借鉴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诗人紧紧围绕滕王阁这一中心,将属于空间的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和属于时间的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等浓缩融合在一起,无叠床架屋之感,有众星捧月之美。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忆阁上豪

10、华宴乐情景,绘秀美悠远的景物变换,抒物换星移盛衰无常的感慨,融滕王阁景象与对滕王的怀念于一体,情景交融,寄慨遥深。3对偶作结,富有特色一般对偶句多用来放在诗文的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并且不像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读者只觉其流动,并不觉其为对偶,显示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华。重点揣摩1首联从哪两个角度写滕王阁?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慨?参考答案:首联上句用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是从空间角度描写滕王阁的气势;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挂着琳琅玉佩,坐着鸾铃马车,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今昔对比,作者从时间角度写其衰败。诗人不禁产生了

11、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寄寓着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2.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中“飞”“卷”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飞”字写出画栋凌空飞上南浦的云的气势,“卷”字写出珠帘卷、西山雨的景象。“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生动性和画面的灵动感。3“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抒发了什么感慨?参考答案:阁中帝子,今在何处?滕王当年也可曾想到今日吗?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这既是对死者的诘问,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伤感。抒发了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从 军 行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杨炯(650693?),华阴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

12、,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诗存诗一卷。二、相关背景唐高宗永隆二年(681),突厥铁骑在甘肃一带大肆骚扰、劫掠,一时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西征,时任崇文馆学士的杨炯,面对此情此景,慷慨激昂、热血奔涌,愤然写下了从军行。三、内容提要从军行一诗描写了一个读书士子在国家危机之际投笔请缨深入敌人腹地艰苦战斗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温傅部落疯狂进犯唐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达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做伏案书生的豪情壮

13、志。四、写法借鉴1情节跳跃发展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牙璋”才“辞凤阙”,“铁骑”已“绕龙城”,迅猛凌厉,声势逼人。形象简约的概括描写,典型场景的跳跃发展,节奏明快,壮怀激烈,有力地表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2意象鲜明凝练这首诗时间跨度大,而字数甚少,因此需要从严选取代表性强、信息量大的事物纳入诗章。例如“牙璋”“铁骑”“鼓声”为古代战事所必有;“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雪”“风”为最能说明气候状况的自然现象,反衬出将士们的坚强决心。3风格雄浑刚健本诗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金鼓杀伐之事,除首联外,三联皆对仗,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

14、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本诗无论题材和风格,都突破了六朝以来的绮靡柔媚之风,而上承建安的苍劲雄健诗风,扩大了创作主体的视野。重点揣摩1. 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参考答案:四个场面:首联写第一个场面来犯;颔联里写了第二个场面出征,第三个场面围城;颈联写第四个场面苦战。(尾联抒怀)2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参考答案: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这是运用烘托的手法,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3. 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5、?参考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宁愿当一名军人中的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了作者愿意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二、相关背景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时年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张筵设宴为他送别。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