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F-JL29-08 棘轮张力补偿装置参 TB/T2075.38-2009注意事项:安装必须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的注意事项后才能 进行高空作业时请系好安全带,保护好自己;在安装过程中张力会产生危险;地 面人员应考虑到高空有坠落零件和工具的可能性,请务必佩戴好安全帽不注意观察上述注意事项将会造成事故发生人员说明及要求: 所有执行本产品安装、调试、及维护的人员必须具有以下所述 的资格和经验:1、 已经详细阅读本说明书下述的内容2、 按照图纸或以图纸的相关要求为基础工作3、 避免伤害及安全规则4、 调试方法和调试步骤5、 急救知识 请参阅有关规范一、产品用途及说明1、 用途:用于铁路接触网系统中承力索和接触线补偿下锚处(包括桥上和隧道 内接触网承力索和接触线补偿下锚处),以补偿其张力当接触网发生断线故障 时,棘轮随时制动,以缩小故障范围采用 1:3+1:3 棘轮补偿2、 规格型号:棘轮补偿装置主要用于桥上,车站站线等位置接触网承力索及接触线补偿下 锚处棘轮补偿主要由棘轮、安装底座、连接线夹(双耳楔形线夹)、坠砣限制 架、棘轮支架、补偿绳及平衡轮组成,不包含下锚用绝缘子坠砣、下锚拉线和 连接件。
隧道内棘轮补偿装置包括:重型锚臂、棘轮、安装底座、连接线夹、坠砣限 制架(含坠砣抱箍)、棘轮连接架以及转向滑轮等连接件不包括下锚用绝缘子、坠砣、下锚拉线及连接件I型 II型二、产品安装示意图 棘轮张力补偿装置包括以下几部分 1、棘轮本体I型 II型组成部分:棘轮本体、棘轮夹板、轮轴、楔子插槽2、棘轮支架II型组成部分:底座、保护箍3、制动板3、承力索下锚底座1)H 型钢柱承力索棘轮安装底座a组成部分:序号规格名称数量/套备注1BHF-JL52-2010-01棘轮框架13级热浸镀锌2BHF-JL52-2010-02上部连接角钢13级热浸镀锌3BHF-JL52-2010-03下部连接角钢13级热浸镀锌4BHF-JL52-2010-04拉线角钢13级热浸镀锌5BHF-JL52-2010-05背角钢13级热浸镀锌6GB/T5780-2000螺栓 M22xll0121级热浸镀锌7GB/T95-2000平垫圈22121级热浸镀锌8GB/T41-2000螺母M22241级热浸镀锌2)Y350 圆柱承力索棘轮安装底座组成部分:序号规格名称数量/套备注1JL51(CJM-Y350)-02-09承力索下锚棘轮底座本体13级热浸镀锌2JL51(CJM-Y350)-02-09Y350型固定抱箍43级热浸镀锌3JL51(H93-CM )-04-2008调节板13级热浸镀锌4GB/T5780-2000螺栓 M20x320x10081级热浸镀锌5GB/T95-2002平垫圈20201级热浸镀锌6GB/T41-2000螺母M20201级热浸镀锌7GB/T5781-2000螺栓M20x8021级热浸镀锌3)格构式钢柱承力索棘轮安装底座序号规格名称数量/套备注1JL51 (Gzl5-CM) -01-2008承力索下锚底座本体12级热浸镀锌2JL51 (Gz15-JM) -02-2008固定角钢12级热浸镀锌3JL51 (Gz15-JM) -03-2008下锚拉线固定角钢12级热浸镀锌4JL51 (H93-CM) -04-2008调节板12级热浸镀锌5GB/T5780-2000螺栓 M20x740x15041级热浸镀锌6GB/T95-1985平垫圈20121级热浸镀锌7GB/T6170-2000螺母M20121级热浸镀锌8GB/T5781-2000螺栓M20x8021级热浸镀锌4、接触线下锚底座1)H 型钢柱承力索棘轮安装底座pliL2)Y350 圆柱承力索棘轮安装底座组成部分:序号规格名称数量/套备注1BHF-JL52-2010-01棘轮框架13级热浸镀锌2BHF-JL52-2010-02上部连接角钢13级热浸镀锌3BHF-JL52-2010-03下部连接角钢13级热浸镀锌4BHF-JL52-2010-04拉线角钢13级热浸镀锌5BHF-JL52-2010-05背角钢13级热浸镀锌6GB/T5780-2000螺栓 M22xll0121级热浸镀锌7GB/T95-2000平垫圈22121级热浸镀锌8GB/T41-2000螺母M22241级热浸镀锌组成部分:序号规格名称数量/套备注1JL51(CJM-Y350)-02-09接触线下锚棘轮底座本体13级热浸镀锌2JL51(CJM-Y350)-02-09Y350型固定抱箍43级热浸镀锌3JL51(H93-CM )-04-2008调节板13级热浸镀锌4GB/T5780-2000螺栓 M20x320x10081级热浸镀锌5GB/T95-2002平垫圈20201级热浸镀锌6GB/T41-2000螺母M20201级热浸镀锌7GB/T5781-2000螺栓M20x8021级热浸镀锌3)格构式钢柱承力索棘轮安装底座组成部分:序号规格名称数量/套备注1JL51 (Gzl5-CM) -01-2008接触线下锚底座本体12级热浸镀锌2JL51 (Gz15-JM) -02-2008固定角钢12级热浸镀锌3JL51 (Gz15-JM) -03-2008下锚拉线固定角钢12级热浸镀锌4JL51 (H93-CM) -04-2008调节板12级热浸镀锌5GB/T5780-2000螺栓 M20x740x15041级热浸镀锌6GB/T95-1985平垫圈20121级热浸镀锌7GB/T6170-2000螺母M20121级热浸镀锌8GB/T5781-2000螺栓M20x8021级热浸镀锌三、 机械性能1、传动比 1:3;2、 导线最大补偿温度范围:-40°C〜+80°C。
3、 接触悬挂锚段长度:一般不大于 2x700m;4、 补偿张力等于相应接触线或承力索工作张力,最大补偿张力 30kN;5、 补偿棘轮最大工作载荷不小于19.62KN,最大破坏载荷不小于64.75KN6、 补偿绳与坠铊相连接的楔形线夹的破坏荷载 54kN7、 补偿棘轮在1.5倍工作载荷的作用下,保荷5min后棘轮轮体应转动灵活, 无变形及卡滞现象8、 不锈钢补偿绳的整绳破断拉力不小于60KN9、补偿棘轮的传动效率:补偿坠砣上升时不小于97%;补偿坠砣下降时不小于98%相邻两个测量点之间传动效率之差不大于 1%10、 本零件的疲劳试验严格按照 TB/T2075 标准11、 断线时制动时间不大于200ms,坠砣下降距离不大于200mm四、 安装方法1 、棘轮底座的安装:棘轮底座分为 H 型柱棘轮底座、格构式钢柱棘轮底座、混凝土柱棘轮底座1) 将棘轮底座本体A、B用M20X100螺栓与H型钢柱的预留孔连接,连接过程中 必须要区分底座本体的左右安装方向 M20X100 螺栓的紧固力矩为 120-135N.m2) 将两件上部连接角钢与底座本体用 M20X80 螺栓连接两件上部连接角钢的 32 对齐后把 M20X85 螺栓用扳手拧紧,紧固力矩为 120-135N.m。
3) 将下部连接角钢与底座本体用 M20X80 螺栓连接,再将调节板用 M20X80 螺栓 与下部连接角钢连接用扳手把下部连接角钢与底座本体连接螺栓拧紧,紧 固力矩为 120-135N.m2、棘轮的安装1)打开棘轮的包装箱,检查棘轮本体在运输过程中有无发生砸伤,变形,零件 是否齐全,钢丝绳有无断股、散股现象,表面镀层是否完好2、检查制动板卡槽与轮体边缘的距离避免发生卡槽与轮体边缘距离左右不等现象如果上述尺寸不当,适当调节 4 个螺栓以使制动板可以上下、左右移动 调整距离调节完成后,拧紧螺栓以固定制动板位置3、检查棘轮本体与支架中心轴是否同轴,若不同轴,适当调整夹板与支架或者夹板与轮轴之间位置关系,以达到同轴的目的4、以上确认无误后,自由抬高棘轮本体,避免发生卡滞现象5、 轮外制动(II型)方式中在底板上安装保险箍固定板,然后在制动板上安装 保险箍6、 按照图二说明进行绕线(注意两种方式绕线方式不同),并将楔子插入正确位 置注意两种方式中棘轮本体上小轮钢丝绳伸出位置不同,轮内制动方式中 钢丝绳从小轮上方平行拉出,轮外制动方式中钢丝绳从小轮下方平行拉出; 轮内制动方式中坠砣端钢丝绳应从底板上方孔中穿过,轮外制动坠砣端钢丝绳从安全箍中穿过。
7、下锚底座在 H 型钢柱上指定位置上进行安装,检查螺栓连接是否拧紧,下锚 底座应与地面平行8、使用 M30*620 螺栓将支架以及棘轮本体固定在下锚底座上,将棘轮底座上的 调节板调节到位以后,用扳手拧紧 M20X80 螺栓,紧固力矩为 120-135N.m 然后将 M30X620 螺杆的螺栓拧紧9、检查钢丝绳是否都槽内,有无发生堆叠现象,确认无误后,即可连接坠 砣以及平衡轮棘轮与平衡轮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当地气温进行调整,与平衡 轮连接的钢丝绳不能发生扭曲现象10、详细检查安装是否到位五、注意事项1、安装前应按安装示意图检查棘轮在运输或装卸过程中有无砸伤、裂纹、变形 棘轮转动是否灵活,不锈钢碳钢复合结构钢丝绳有无砸伤、散股或断股检 查配套零件是否齐全,装配是否合格检查固定钢丝绳的双耳楔形线夹,保 证其楔子和钢丝绳紧密的结合;以防止钢丝绳滑动,从而导致钢丝绳各股受 力不均匀,而导致钢丝绳受损在安装坠砣后,应对连接坠砣杆和钢丝绳的 双耳楔形线夹再次执行此条款,以保证两个线夹中的楔子都与钢丝绳紧密结 合2、确认补偿绳在棘轮上盘绕正确;3、各部件安装位置见安装示意图;4、加张力后,检查确认棘轮工作正常;5、钢丝绳应在棘轮本体槽内,避免坠砣在上升下降时发生脱槽现象;6、安装完成后应检查棘轮是否位置不正,避免棘轮发生扭歪现象。
7、补偿棘轮零部件齐全配套,工作时棘轮支架与补偿绳之间无相互摩擦、偏斜、 摆动等8、平衡轮和钢丝绳与水平地面平行,避免发生钢丝绳扭曲现象9、钢丝绳缠绕完毕后,保证棘轮在转动以及静止状态下钢丝绳与保险箍不发生 打磨现象,如下图所示:10、保险箍和制动板安装完成后要检查制动板卡槽与轮体边缘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