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941289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复苏室(恢复室)PACU规章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ACU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一.麻醉后恢复室的工作规范(一)概述麻醉后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 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 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恢复室观察治疗。一 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重症监护室(ICU)继续 治疗。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 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 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二)工作内容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 染管理制度。2、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推入苏醒室,共同交接.

2、3、病人由手术室转往恢复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 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4、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 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 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机扶助或控制呼 吸.5、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 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2)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 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 物.(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 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

3、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 尿量。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 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 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 划。6、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 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 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7、恢复室病人管理内容(1) 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 温。(2) 观察意识状态.(3) 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4) 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4、(5) 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6) 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8、按照麻醉后恢复室记录单进行各项检测内容的记录,对于恢复 缓慢者应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病 情发生变化或不稳定时,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如遇病人病情发生 重大变化,在进行初步处理的同时应该立即通知实施麻醉医生或 科主任共同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9、当病人达到转出标准后或需要送往ICU继续治疗,应详细记 录各种检查结果.将病人及所有病历记录送到普通病房或ICU。(三) 拔管指征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 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1. PaO2

5、或 SpO2 正常.2. 呼吸方式正常。T型管通气10分钟试验表明,病人能自主呼吸, 呼吸不费力,呼吸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3. 意识恢复,可以合作和保护气道。4. 肌力完全恢复。5. 拔管前PACU的麻醉医师应警惕原已经存在的气道情况,并可 能需要再次气管内插管。给予吸氧,吸引气管导管内、口腔内和 咽部异物;拔管前正压通气、面罩给氧,监测SpO2,估计是否 有气道梗阻或通气不足的征象。(四)、病人离室指征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 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 平卧抬头能持续5s以上.2、呼吸系统标准。能自行保持呼吸道

6、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 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min,能自行咳嗽,排除 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 下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士 20%并稳定 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4、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 一次麻醉加药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 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五)、病人

7、的转运转运途中,应由值班护士或医生护送患者返回原病房。并向病 房值班护士或医师详细交代病情,并移交病历,包括监护与治疗 记录。在转运途中经常发生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患 者坠床等,另外有可能出现电梯停电或出现故障、转运车损坏等 意外情况.护送人员均应考虑到并及时处理,安慰患者,保持患者 安静十分重要;保证患者在运送途中的安全是护送人员的重中之 重。总之,恢复室将患者处理到最佳状态后,在转运过程中发生 意外的情况将最小。二PACU交接班制度(一)病人术毕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陪护送入 PACU护士交班内容包括:1、向麻醉医师了解麻醉方式,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用药情 况。2、向手

8、术医师了解手术方式、术后诊断、术中有无意外、术 后特殊处理和护理重点。3、向手术护士了解并核实病区、姓名、床号、年龄、各输液、 测压管道、所输液体的性质、浓度、滴速、术中的出入液体 的总量,各种引流管道的有效引流,皮肤的完整性及病人带入 手术室的物品和药品。(二)病人转出PACU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PACU护士送回 病房,并向病房医师和护士口头交接班,交接班内容包括:1、麻醉方式。2、手术方式及术后诊断。3、病人在术中和恢复期病情变化和特殊处理。4、病人在手术室和PACU用药、输液、输血情况,病人对各种药物反应。5、各种引流管的有效引流。6、病人皮肤的完整性。7、病人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和药品.

9、三. 患者麻醉后由手术室转入PACU的指征1. 全麻苏醒不完全或者神经阻滞易引起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 恶心呕吐或者循环功能不稳定患者;2. 全麻患者气管导管尚未拔出或拔除气管导管仍苏醒不完全患 者;3. 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术毕距离末次注药时间未到1小时;术 毕麻醉阻滞平面高于T5 ;围术期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过敏 反应,经处理呼吸、循环功能基本平稳;4. 接受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围术期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过 敏反应、气胸、膈神经阻滞或其他影响或其他影响呼吸、循 环的情况,经处理呼吸、循环功能已基本稳定者;5. 其他任何麻醉科主管医师认为尚不宜直接送回病房,有必要 进入PACU继续监护和处理

10、的情况。四. 患者由PACU转入病房的指征(一)除外转入ICU患者;(二)并且steward评分4分(见附件);(三)一般情况:患者已清醒,能正确定向,能服从简单指令, 适当的肌张力;(四)循环系统:血压、心率变化在术前的20%以内,输血输液量 适当;尿量30ml/h ;(五)呼吸系统: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已恢复,能自行保持呼吸 道通畅,清除分泌物,呼吸平静而无困难。频率10-30次/分, 吸空气时,血氧饱和度95%,无需辅助或控制呼吸;(六)术后疼痛:基本控制;(七)门诊病人:能行走,无嗜睡及低血压,无恶心呕吐,无较 重疼痛;(八)椎管内麻醉平面下降至T10以下;(九)并且静脉通畅.五:患者

11、转入、转出PACU流程图 患者术前基础疾病较重或术中生命体征不平稳,术后需接 受较长时间监护者。 患者麻醉后由手术室转入病房指征 患者麻醉后由手术室转入复苏室指征 患者复苏时间3h仍达不到转入病房指征 患者麻醉后由复苏室转入病房指征附件:Steward苏醒评分清醒程度完全苏醒2对刺激有反应1对刺激无反应0呼吸道通畅程度可按医师吩咐咳嗽2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1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0肢体活动度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2肢体无意识活动1肢体无活动 0评分在4分以上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清醒程度分级0级:病人入睡,呼唤无任何反应;1级:病人入睡,呼唤时有肢体运动或睁眼、头颈部移动;2级:病人清醒,有1级的表现同时能张口伸舌;3级:病人清醒,有2级的表现并能说出自己的年龄或姓名;4级:病人清醒有3级的表现并能认识环境中的人或自己所处的 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