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案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941105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娲造人》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女娲造人》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女娲造人》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女娲造人》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女娲造人》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娲造人》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娲造人》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娲造人教案一、 设计思想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二、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三、 学情分析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2、学生学习本文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

2、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了解神话的特点。()、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2、能力目标()、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五、 教学重难点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六、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

3、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七、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八、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师生互动导入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采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出 示学 习目 标(屏幕出示)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检 查预 习1、作者介绍。请一个学生介绍作者,师作补充。袁珂,1961年7月生,四川省新繁人,神话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神话选择百题中国神话史等等。2、给下面加粗字注音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莽莽榛榛

4、3解释:澄澈 莽莽榛榛 掺合 神通广大 疲倦不堪1、学生大多可以说到基本的作者文学常识,其它同学补充深一点的资料2对于加粗字注音和解释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完成文体介绍 由一学生介绍什么是神话,并说说神话有哪些特点(见课件)整体感知课文1、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教师可以适当的去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讨论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2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3. 女娲有什么特点?4.比较女娲造人与风俗通里两

5、则短文,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1.分小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2.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3.女娲是一位勤劳、有智慧、伟大的母亲。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又感到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孩子教师点拨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质疑探讨,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1.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 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3.请同学们提出你在理解上不懂的地方。自读思考交流讨论整理提问(学生

6、自由组合)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询问、指导和帮助。深入学生中间,引导互助自学。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 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此题目不要求统一的答案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课堂小

7、结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像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现实中人在澄澈的心湖底有谁没有珍存母亲勤劳、质朴的身影?愿这欢欣与愉悦如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前行。九、 结构或板书设计造人的原因:寂寞荒凉,添点生气 揉泥成团造人女娲造人 造人的过程、方法 勤劳 智慧 伟大 挥藤洒泥造人 繁衍生存:男女配合十、 作业设计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澄澈( ) 幽光( ) 灵敏( ) 绵延 ( ) 莽莽榛榛( )2、解释下列词语。澄澈:莽莽榛榛: 掺和 : 神通广大: 疲倦不堪:3.填空本文选自,作者。体裁是,其往往

8、借助和来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文后问题。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继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

9、。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成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叙述的内容。(2)认真揣摩文中加线句子,分析此句在表达上的毛病。(3)从这几段提供信息看,文中介绍了女娲哪几种造人的方法?(4)指出文中加着重号的“这种方法”所指的内容?(5)你从本文的故事中悟出了怎

10、样的道理?5.读下面一则寓言,概括其中寓意。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年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6、思维创新写作。在雨过天晴的环境里,小路,小草、小花、小蝴蝶都生动起来。请发挥想像,选择其中一种,具体描写它在这个环境中的情态。(50字左右)参考答案1、(1)、ch you ling zhen zhen 2、(1)、清澈透明(2)、草木丛生的样子(3)、把一种东西混合到另一种东西里去。(4)、有无所不能的力里,后指极其高明的本领

11、。5、疲倦得无法坚持下去。3、神话故事新编、袁轲、神话、想象、幻想4、 (1)这几段文字叙述了女蜗不知疲倦地造人,并且想出了人类自身致衍的方法。(2)加线语句中的“人类”与“下来”不能搭配,整个句子缺少了谓语,应在句子加上“绵延”或“繁衍”。 (3)文中介绍了女娲三种造人的方法:一是揉黄土造人;二是用藤条挥洒泥浆造人;三是安排男女婚配让人类自身繁衍。(4)“这种方法”是指: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人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泥浆造人。(5)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只要同学们能够自选角度,言之成理即可。5.凡事不会伸手而得,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或(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6.答案略 7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