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93994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能力素养提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质量检测(三)(B卷 能力素养提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歌鉴赏及名篇名句默写(60分)(一)古代诗歌鉴赏(55分)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江城子癸酉春社宋王炎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注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

2、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愉悦情怀。B“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一句采用设问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怀。C“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D“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一句动静结合,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E词的下阕结尾处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因之而活跃飞动。解析:选ADA

3、项,“愉悦情怀”错,应该是寂寞情怀。D项,“动静结合”错,应该是以动衬静;“既写出庭院的静谧,又写出燕子双飞的美妙”错,应该是衬托寂寞无聊的心绪。(2)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词中所写景物。解答本题应抓住“老大”“独处”“怯寒”“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等有效信息。答案: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蔌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2阅读下面这首词,

4、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宋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注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

5、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E“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解析:选BEB项,“归隐田园”错误,应是“雄心壮志”。E项,“由己及人”错误,应是“由人及己”。(2

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分)答:_答案:作者觉得人生如梦,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的理想。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春夕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

7、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东风送我经过楚城,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D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E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解析:选ACA项,“东

8、风送我经过楚城”错,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C项,“连年累月,无心翻书”理解错误;“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正确理解是: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2)“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14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6分)答:_答案:(示例1)这一联上句巧用梦境,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郁结成梦,梦已回故园,然而毕竟像庄周梦蝶那样虚幻而短暂;下句写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啼唤,更加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示例2)这一联14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

9、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唐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注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因党争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10、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B李德裕凭楼远眺,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于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C登崖州城作全诗描写了作者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D两诗都写到“望”,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E两诗都写到“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解析:选ABA项,“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不太妥当,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B项,李德裕诗没有说“亲眼见到鸟儿无法飞越百匝千遭的青山”,只是说鸟儿飞到帝京也要半年时间,言路途之远。(2)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11、它们好在哪里。(6分)答:_答案:“割”意思是割断、割裂,说海边的群山像锋利的剑刃一样将自己的愁肠割断,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贬谪之痛和思乡之愁。“绕”意思是围绕、环绕,说青山将崖州城层层围住,使得诗人无法从此处脱身,象征性地写出自己政治上的困境。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古风(其三十九)唐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辉:落日的光辉。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前四句写了怎样的景色?给全诗奠定了怎样的基调?(5分)答:_(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_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