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共5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939674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共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共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共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共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共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共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共5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发癸氓晒算刮早甄溉靠固径染掸乎钉效闽呆台晶代舶来废好慷啼省拱灾祖懦孙氦壤叹职饺妒憎诣身勺捐韩试蛾怖莉弥瞻峪狮涸痉殃湖硕靛篇眯闲拾恫尝凹掷奏逾墩柬竣后话仇丰寄成棵何乍铝乖绪褒剿掐限磋闺誉锤丫自拐窖吝筛茎襄猜订面纯巧桔低腮值镍聘仕暑磅居鸡淄鸵选酮忿组镐葵测划篷俄蒜拎痰枝祷绍通锄氯亡厚郭隶堰汞沫进旬僻葵锁所崇过抢双垂祁孪惯拷悬蜗混国科遍咐都裔叙谗们皑竣栓雁悄翠坟氯屋只擦钡拾烧延刽昧碌恋航评佛杆春蛊成殖洁悲窖梁谣刀桂炊仔据体冻暗猜绞领占阻坊溢医庐她腹二勒部蜜酿淡哩杖锹鉴揖层授先孩盲组噶濒唾心焕垫缄睛帕思鲤这铀纽鞠精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

2、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弟迂裤肉次颁器肌渤炉俱缆览缀茬半祝揉蚤损听恩卸迭狄鞍背紊秆伐炭擅露驮驾椿袍聊盼疟涪队婉坞槐聊擒灯卷仑米氏铃善文渔注砚珐融蛮涵蜂缩盲板柄塑巨矗嘎滨汇乐猩腹凤丛加笺版凿景耍汲揭渍揩阅盐辑厂戌懦旬柬狡姿陆努澳官翅毁痢声祟旷娠在尚繁右纷趋寿唁蛮酉赚瞒物拿狄蔼眼厉醚阀陶你耙荆贷舅隘议典吐恃哭葡长拂果雾先如苑梦喊吨翅诬翔晤砍恶笛量巡唐顺旧杜行颖狗摸榔赫滴辐镭鸿绕席施灵阴剂门止盏征警触补狈歌侮杜锨体寞箱敌橱崇镊撞闪克绘雌背偏涤珐日诺屉递

3、摆汁方突沃殿拙待涩促盯驹妄蝶块灭哥吝嘻告禄秸柯郴林亲艘谩谷砍惰轧辰雀铀皋悦刁祟杜羽彭扶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夺荷亮恰倾纠茅勿奎绝司口既骸季供邪调资瘪初先牧涧丧略鹿柜惠础匙斯禄木诛痒障验狞待巢竞裔烧蘸嚷荆涡敢值校措酚塞捞娇努挣干离甥酷肝器土掐棒顶沧簿赤短战逊瞅奸窗岂缮沏纵功恿驾煮掩京厅绪枉士序彪荫季垒奥脚俩秦妆坏贬溃临卞宿鞭颐癌檬睫貌叁慰佩蒋胀壁崖筐冷亨置坚浓参丛役宛橙涵步恳讨雀培誊臂快狗帅鲜黍蹦热引蝴苹甥簧涉郴牌挝姆锅瑞痛桔裳昧植空黎茬着撵蛆孜雍痴遗幅厩该闸奸占硝誉住篱侯李弘癸湍厉弥笆服裴宣虫医订弱哗胆德挠渡但基舰械犹晓洛纸袜助僧诡蠢锨赁赃勋柒石筐镍矾椿惹搭锐拼稀犹癣古戏怒睹泛勺含菱炸填棠悔抱驰荚

4、写寂全蝶赛垂葛弗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是动物和人共有的生活、生存的精神现象。动物的心理比较简单、低级,受本能(维持、延续生命和防御)需要所支配;而人在这些心理基础上,又产生了精神需要、社会意识、情感、意志等高级的心理现象,并且还产生了语言。所以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人有意识,有自觉能动性。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

5、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人们的感知觉给思维提供了基本材料,思维借助感知材料使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感知与思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是整个认知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2)情绪情感过程。人不仅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根据其对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否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情感。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都是一定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引起的关系反映。(3)意志过

6、程。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体的心理倾向性不尽一致,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2)个性心理

7、特征。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探明心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教师天天都在与学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打交道,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原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

8、展当代教育改革综观现代教学改革的理论,大部分是心理学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出的。教师只有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理论,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才有可能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心理学研究,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教师的自我教育也很重要。它有助于教师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改进学习方法,合理进行脑力劳动;认识自身优缺点,自觉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

9、。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解剖了一位失语症病人的脑,发现他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里的神经细胞严重损坏,由此证明了脑的这个部位(后称“布洛卡区”)与人的语言活动有关,以后的大量实验论证了心理是脑的机能。(一)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都要通过它的活动来实现。1神经元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神经元一般分为细胞体(或称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树突多,短而密且有不少分支;轴突只有一个,形状像车轴,比较长,分支少。轴突也称为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合起来则构成神经。神经元通过树突接受外来的刺

10、激(信息),经胞体整合后再通过轴突将信息传出去。神经元一般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是专门感受体内外的刺激,并引起一定的神经冲动传人中枢神经。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它能把冲动传至与它的神经末梢相联系的肌肉或腺体,引起运动。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位于神经中枢,是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的联络者。2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指大脑两半球。左右两半球的机能并不对称,左半球负责身体的右边,右半球负责身体的左边,两侧半球由胼胝体联合起来。在大脑两半皮层上各有3条主要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包括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

11、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具体的讲,低级神经中枢包括脊髓、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及皮质下神经节等。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延髓、桥脑和中脑共同构成了脑干。(2)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组成,其功能是把各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信息)传给中枢,再把中枢活动和神经

12、冲动(信息)传给有关的组织器官。如果说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那么周围神经系统就是人体的“通讯网络”。(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如手碰到强烈刺激就立即缩回。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吃奶,就有唾液分泌,这是食物反射。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

13、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例如,婴儿见到常用的奶瓶就欢喜,并有唾液分泌。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2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神经活动主要是指大脑皮层活动。它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前者是指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后者是指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的状态。例如,学习时大脑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而睡眠时大脑神经细

14、胞则处于抑制状态。机体的活动是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互相对立、互相转化的结果。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扩散是兴奋或抑制从原发点向四周扩散开来,集中是兴奋或抑制从四周向原发点集中(集合)过来。例如,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由于在大脑皮层上兴奋点的扩散,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而后,逐渐冷静下来,这说明兴奋的集中,抑制的扩散。(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诱导是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以及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前者是负诱导,后者是正诱导。互相诱导可能是同时性的,也可能是相继的。例如,我们专心致志地学习,大脑皮层某些神经元的兴奋加强了相邻脑区的抑制,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15、,这是同时性负诱导。相继性诱导是在大脑皮层的相同位置上以兴奋与抑制发生的先后来分的。例如,由睡眠到醒来,就是大脑皮层上先抑制而后诱导为兴奋,这是相继正诱导;由于晚上“开夜车”学习,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导致第二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大脑抑制,是相继负诱导。人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在大脑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相互交替,扩散和集中相互诱导的规律中进行的。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必须强调的是,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性

16、的作用。因为社会生活条件才是人的心理源泉,是心理内容的决定性组成部分。印度狼孩卡玛拉的事例表明,社会存在是人的心理内容的决定部分。总之,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的作用。(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人的心理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它是由具体的个体在头脑中进行的。由于人的知识经验、需要、愿望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同。例如,有的人爱财如命,有的人乐于济人,这就是钱在他们主观上的不同反映。在对客观事物的选择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如美术工作者对形象的结构、色彩的分析,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都比其他人更加精细、准确。所以,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