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杨修之死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93934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杨修之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8杨修之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8杨修之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杨修之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杨修之死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表备 课内 容第五单元第18课 第 周 第 课时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本文是一篇白话文小说,文字较为简易,故事较强,学生借助注释能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但本文在写作顺序上稍有特殊,即有大量的插叙,所以在概括情节的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有关记叙顺序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教给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让学生学会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最终达到以史为鉴,完善自己的人格的目的。 主备者备课课 题:杨修之死 课时:2课时主备者:关惠娟 上课者:备课过程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情节。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上者修改:二、教学重难点:1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2、以史为鉴,健全人格。三、教学主要方法: 激趣法 讲授法 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2、罗贯中相关资料: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他广泛搜集相关评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pi)松之的注释,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他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互相衬托。3、三

3、国演义简介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4、随堂掌握:读准下列加线字的读音庖官 po 心恶之 w 近侍 sh 夏侯惇 dn 曹丕p拈弓搭箭 nin 绰刀 cho 数犯sho 谮害zn 诈败zh(二)解读文本,梳理情节。 1.在文章开头,曹操因什么事杀杨修 ?鸡肋事件2.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3.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

4、么心理反应? 事件 曹操的反应 鸡肋事件 大怒斩之 顺叙园门改阔 虽称美,心甚忌之众人分酥 虽喜笑,而心恶之梦中杀人 闻而愈恶之 插叙吴质事件 愈恶之计出邺城 大怒为植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结局:失利葬修 顺叙4、文章在层次安排顺序上有何特点?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前三段和后三段是顺叙;中间六段是插叙。*补充关于记叙顺序:插叙: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的叙述,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 补叙:是回到过去,补充一些情节,给“顺叙”提供背景或强化其合理性。(三)赏析语言,分析人物性格。1、结合词句,分析课文曹操和杨修的人物形象 例: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佯怒”

5、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曹操只是假装生气来掩饰自己的私心,看出曹操的表里不一,阴险虚伪。明确:杨修是一个恃才放旷、狂妄不羁、卖弄聪明、毫无机心、言行不谨的人。曹操是一个虚伪奸诈、老谋深算、阴险多疑、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人。 *方法指引:小说人物分析1、看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探讨:关于杨修之死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

6、修。你持何观点?请结合文中事件和人物性格,以“杨修之死,过在 ,因为 ”句式阐述观点。 观点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因为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观点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因为曹操阴险虚伪、狡猾奸诈、狠毒、嫉贤妒能观点三:陷入曹氏兄弟的政治之争,曹操必须为后任者扫清障碍。(五)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如: 做人不可像杨修一样恃才放旷,要谦虚谨慎,适宜的发挥自己的长处。 做人也不可像曹操一样阴险狡诈,要宽容大度,学习比自己强的人。 *拓展了解历史上的曹操和杨修1、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三国演义中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写道: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历史上的曹操倍受赞誉,作为政治家,他“明略最优”,唯才是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的雄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的壮志。作为军事家,他战术战略灵活多变,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作为文学家,他首开“建安”诗风,“汉末实录”成就一代诗史。 2、可观看视频:“易中天品三国之-杨修之死”(六)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拓展阅读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