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128二次练-材料题是单独的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939283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128二次练-材料题是单独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128二次练-材料题是单独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128二次练-材料题是单独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128二次练-材料题是单独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128二次练-材料题是单独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128二次练-材料题是单独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20150128二次练-材料题是单独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卷5-20150128二次练2-1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1A解析:“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A项正确。2-2“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的这番言论说明他(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

2、善若水2C把握住材料骨架逻辑:人性恶,因此要“执以临之”,怎么办呢:“礼义”“法正”“刑罚”。3-3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汉书董仲舒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上述两者的思想共同点是( )A实行国家思想统一 B采用法家思想治国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禁绝一切学派思想3A李斯以法家禁其他思想,董仲舒以儒家禁其他思想,方法相似,本质相同。3-4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3、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4B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等,可知董仲舒倾向于民。4-5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明显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5B行为规则是三纲五常。C个性解放的作品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增多。5-6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

4、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6C5-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发展出一个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A5-8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李贽的焚书藏书8C梁启超主张实行民主,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100

5、0-9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9B时代不同,先秦战乱,法家盛行,儒家主张仁礼德,与之相对;董仲舒改造的儒学更适应了统一汉王朝的需要。6-10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传统科技的晚霞与近代科学的晨光”。这里的“晚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10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国

6、传统科技在明清时期的总结性著作,但没有根本的创新性。“全”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四库全书13-11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运动主张人是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B13-1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对天主教会腐败现象的揭露,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

7、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12B14-13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D14-14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理性王国14D 解析:18世纪的法国,随着资本主

8、义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诸多设想。如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提出。15-15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B21-16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整理主要是批评新文化运动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D倡导文学革命C21-171918年6月16日申报7版太原刊登

9、了这样一则消息:“小学用白话之省署主张。据省署传出消息,兼省长阎锡山以国民学校原为儿童略识文字,能通晓告白、报纸等而设,然查所选教材皆为文话,于实际上甚不适用,因拟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俟征集妥协编辑完全后,即饬令一律改用云。”据此可知A山西省小学课本全是白话文 B新文化运动推动白话文使用C北洋政府在全国推行白话文 D阎锡山所选课本都是文言文B22-18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主要在于它( )A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B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体现了革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D把改善工农生活状况放在首位18A22-19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也是当时

10、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是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22-20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生计。”孙中山的意图是A反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资本国有促进国计民生 D限制私人资本自由经营C23-21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会阻碍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

11、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D23-22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 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A24-23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

12、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D3300-好-难-24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24B解析: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具有市场导向性,但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A项方

13、法正确,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归之失败。CD两项说法正确较好地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特点。3300-25有人说:“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和精神危机B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C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的本性D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战争、疾病的威胁25A解析:“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喻指人类把上帝赶走了,把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如牛顿的力学体系的传播和达尔

14、文的进化论。“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及西方因社会问题带来的紧张感和压力感,使人类陷入精神危机中。3300-26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国,而17世纪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影响却远未能达到这一步。产生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的时间较早B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C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法国D当时中国思想家们没对未来社会提出政治设想26B根本差别在于发展水平低,实力弱。这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革命派局限性的根本原因。3500-=27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属于梁启超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群众丧失了斗争精神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中国君主专制根深蒂固C27-28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了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