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939140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理论考试重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发展理论(王振宇主编) 复习重点第一章 绪论1. 发展的定义: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 组成的过程。2. 发展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发生在个体内部。 发展是由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则的获得或变化组成的。3. 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的三大任务: 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对心理过程的描述, 来源于观察和实验。 观察与实验的资料, 是构成发展理论的 基础。格塞尔 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应该研究心理系统的整体性, 研究各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 只有充分研究各 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才能全面地把握心理

2、的实质。 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发展理论必须说明心理发展的规律、 趋势和原则, 阐述变化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 件,揭示调整发展速率的变量。发展理论的这三项任务并不是孤立的。 一个具体的发展理论总是在这三项任务中 迂回前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4. 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具有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的作用。5. 发展理论的主题 心理的实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 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 在心理学中, 关于 心理的实质的分歧集中在把人当作机械, 还是当作有机体以及把人当作是单独的 个体还是当作社会的一员两点上。 量变与质变量变涉及变化的熟练频率或程度, 质变典型地包含结构或组织的变化。

3、发展理论 更重视质的变化,也就是结构的变化。阶段式质变。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自身的建设 发展理论所关注的主题,实际上也是心理科学面临的主题。 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支柱, 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时最核心的任务是 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辨别良莠、 识别真假的能力。第二章 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1. 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基本观点 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 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 要动力。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双生子爬楼梯。

4、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 理的成熟。 发展的性质发展的本质就是结构性的变化, 结构性的变化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 决定学习 的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 发展的原则A. 发展方向的原则 动作的发展是有方向的,而这个方向性,是由遗传密码预先设定的。B. 相互交织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具有广泛性, 体现在各种活动中。 通过相互交织, 使相互的力量 在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显示出各自的优势, 达到互补的作用, 最终把发展引 向整合并达到趋于成熟的高一级水平。C. 机能不对称的原则对于人类而言, 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为有效。 新生儿的颈强直反射发生在 新生儿出生后的 3 个月内,以后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而被掩蔽

5、。D. 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儿童在成熟之 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所谓准备, 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 程。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 成熟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通过 环境的变化而改变。E. 自我调节的原则 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自我调节还能加强成长天性的不平衡和波动。 行为周期, 2-5、5-10、10-16,每一阶段都有平衡与不平衡相互交替的程序。 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 行为模式是指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 每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都 标志着一定的成熟阶段。 这些正常行为模式是成熟的指标。 智能

6、诊断就是以正常 行为模式为标准进行比较。 格塞尔把诊断的范围确定在动作能、 应物能、语言能 和应人能四个方面。常模就是成熟的指标, 是特定年龄阶段中某一行为模式的平均水平。 每一个方面 的发展状况,评定一个发展商数,一次测量可得到四个方面的 DQ以表示相对水 平。个体差异主要是量上的差异, 决定质的关键是成熟。 常模并不是每一个特定 年龄的发展标准,而只是某一些特定年龄的发展的平均数。 育儿观念 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2. 对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的评析 成熟概念的运用,使心理过程中的生物因素变得更为确定、更为具体。 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

7、的资料3. 成熟势力学说的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 在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 利用成熟条件,及时教育 全面理解成熟理论,积极进行文化传递儿童的“不成熟”也有独特价值,它有适应作用、准备作用、可塑作用。教育工 作者应仔细揣摩儿童发展的特点、 速度和质量, 以达成儿童成熟的力量与文化适 应之间的平衡。超越儿童生理成熟度的任何干预都会给儿童的正常成长发育带来 近期或远期的伤害。幼儿阶段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应是“真善美”的教育,而“真 善美”正是人类文化精华之所在。第三章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行为主义产生于 20 世纪初期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后来被斯金纳和班杜拉发展为新行为主义。1. 经

8、典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其构成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外部环境或身体内部组织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刺激,刺激必然属于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 被某种刺激而引起的肌肉或腺体的运动或变化就是反应。 反应分为:明显的遗传反应、潜在的遗传反应、明显的习惯反应、潜在的习惯反 应反应还可分为:习得的反应、非习得的反应刺激和反应都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S-R成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标记。最基本 的刺激-反应的联结称之为反射。适应指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它的生理状态,刺激不再引起反应。 当一个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被一个替代刺激所引起时就形成条件反射。 刺激 可以替代,反应也可以替

9、代。观察法是华生坚持并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行为。 言语是有声的思维, 思维是无声的言语。 华 生按不同的言语形式将思维分为三类:习惯的思维、无声的思维、计划性思维。 思维的机制是全身肌肉, 特别是喉头肌肉的内隐活动。 从发生的角度看, 儿童的 思维是从对白开始的, 以后逐渐发展到嘴唇的微弱活动, 最后变成无声的言词活 动。思维的高级形式包括创造性活动,也都是言语活动。 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 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 有秩序后,习惯便形成了。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条 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年龄、练习的

10、分配。 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并形成习惯系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情绪是身体对特定刺激作出的反应, 情绪是内隐行为的一种形式。 非习得的情 绪反应是惧、 怒和爱。 家庭是儿童情绪发展的主要环境。 父母是儿童情绪的种植 者、培育者。情绪发展的机制是条件反射。 人格是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 要研究一个人的人格要对一个人的全部生活 包括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 儿童早期的行为习惯对成人人格的影响。 改变人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改变个体的环境来重塑个体。2.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一种完善的行为实验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技术, 依靠行为技术可以为了某种 目的而操纵行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

11、作性行为。操作行为是自发的而决不是由刺激引发的, 操作性行为的研究不去考察那些机体 内部可能会影响行为发生但又无法直接确定的因素, 操作性行为不是一个单独的 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强化是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 强化是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行为发生 频率的刺激。 强化有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固定强化与偶然强化、 积极强化和消 极强化之分。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 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 积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 消极强化是由于 一个刺激的排除。 行为塑造: 斯金纳把人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塑造, 又称接 近法。操作性行为的计量单位是反应

12、率。 为了控制儿童的行为, 研究工作要具体 地考虑四种条件的变化:第一基线、第一实验室、第二基线、第二实验期。 斯金纳主张采用程序教学法,体现其小步子前进、主动参加、及时反馈原则。3.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观察学习比 模仿更复杂。 观察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强化和动机 4个过程。这4个过程是不 可分割的, 尤其是强化过程直接影响着人所注意的对象, 对其他过程有不可分离 的影响。 观察学习的模式:行为模式、言语模式、象征模式、抽象模式、参照模式、参 与性模式、创造模式、延迟模式。 人、行为和环境三者“相互决定”论以及

13、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创造环境的说法, 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注意的重要突破, 也是他的重要理论贡献。 人 是一个可以通过行为改变环境、组织环境、创造环境的积极主体。人、行为、环 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决定关系,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行为的作用是不同的。第四章 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理论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力比多是由正常的对象转移而无所发泄时的本能冲动。 力比多与饥饿相同, 是 一种力量。 力比多是游离不定的和不可摧毁的。 力比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力 比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停滞和退化两个危机。 本能是有机体生命中固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 本能分为性本能和 营养本能。后期提出生本能

14、与死本能的概念。本能遵循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 心理结构分为意识、 潜意识以及处于两者 之间的前意识。 在自我与本能中,弗洛伊德建立了本我 -自我-超我的新学说。 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新的人格结构。本我是最原始的系统,它处于思维的初级过程,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难以接 近的部分。 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各种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本我永远追 求快乐原则。自我处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 一面产生于本我, 一面连接着现实。 自我根据现实原则。自我的次级思维过程包括感知、 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记忆。 当儿童从恋母情结中解脱出来并以父母自居时, 便出现了超我。 超我由

15、两部分构 成,一部分叫良心,另一部分叫自我理想。自我和超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其 中自我控制着本我的盲目激情, 以保护机体免受伤害, 而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 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具有是非标准, 它可能会延迟本我的满足, 也可能不让本 我获得满足。关系:超我与本我一样是非理性的。 不同之处在于本我的非理性表现在本能要求 上,而超我的非理性表现在道德规则上。 超我具有先天性, 超我的形成不仅包含 着父母的现实影响,也包含着种族进化过程中所积累的历史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 (出生-1 岁) 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 因为婴儿从吮吸、咀嚼、 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 喂食是特别重要的。 例如, 婴儿突然断奶或断奶 太早,后来可能会过分纠缠配偶或者过分依赖配偶。肛门期 (1-3 岁) 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 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 母与儿童之间大的冲突。 父母创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 例如儿童如果因上厕 所时发生的意外而受到惩罚,就可能会变得抑制、肮脏或浪费。前生殖器期 (3-6 岁) 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 望(恋母情节或恋父情节) 。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 特征,和与之竞争的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潜伏期( 5-11 岁) 性器官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 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 活力的游戏活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