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MicrosoftWord文档2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937598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MicrosoftWord文档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MicrosoftWord文档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MicrosoftWord文档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MicrosoftWord文档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MicrosoftWord文档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十六年前的回忆MicrosoftWord文档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十六年前的回忆MicrosoftWord文档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10十六年前的回忆科 目语文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提供者课 时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本课7个生字和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过程与方法理解课

2、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难点: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并且初步了解了一些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在第三学段阅读方面的主要任务是能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有自己的见解;初步领悟文章详写和略写的表达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

3、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指导学生分段。(二)学习第一段(三)指导朗读(一)指导学生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四段。 被捕以前:(17自然段) 被捕经过:(818自然段) 在法庭上:(1929自然段) 被害以后:(3033自然段)2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二)学习第一段。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知道出了什么事?

4、边画边思考。 “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埋头”指工作很专心,体会出李大钊在家里也在紧张的工作,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1)“被难日”指什么意思?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

5、,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3)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写了两层意思:(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2)“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

6、神。(三)指导朗读。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四)学习第二段。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这句你读懂了什么?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2)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2带着对敌人的仇

7、恨及对李大钊的临危不惧的敬佩感情读这一段。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干嘛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 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况。但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4“阎振三”在这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局里去了。5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 (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学生自由读,边画边练说1反复读这两

8、个句子。(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2)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好处在哪?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读者对内容不致产生无头绪之感。2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三)分析重点句:(四)学习第四段:(三)分析重点句: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

9、的信心。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四)学习第四段: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2指导朗读。(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2)老师范读。(3)跟读,体会感情。(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

10、然段。(2)讨论问题。(3)发言总结。 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课堂总结本文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

11、、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表现了层次作业基础作业基础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语提提高作业 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思维训练1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2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板书设计10 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坚决地说忠于革命被捕时:不慌不忙视死如归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坚贞不屈七、教学评价设计1、灵活多样的教师评价(1)激励性口头语言(2)丰富性体态语言。(3)实用性实物评价。2、学生自评,彰显学生个性3,学生互评,取长补短八、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