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教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93740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音乐下册瑶族舞曲教案瑶族舞曲锦鸡出山教学目标:1能专心欣赏、听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2能背出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3能随瑶族舞曲锦鸡出山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教具准备:、学生自备自己能演奏的乐器、打击乐器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去了羌寨,这节课我们要去瑶寨访问。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也是一个善于歌舞的民族,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就是由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改编而成的。(大屏幕显示:瑶族的资料。教师补充: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

2、称为山地民族。瑶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不过,他们在与外人交往时,都使用汉语。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他们本民族的节日也很多,瑶族人民特别尊敬祖先,吃饭前都要念祖先的名字数遍,表示祖先尝过后子孙才能受用。)让我们来看看瑶族的铜鼓、长鼓、服饰、风景(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2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1)播放音乐,完整感受。(2)了解瑶族。大屏幕显示:刘铁山,1951年到中南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后写成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1955年茅沅根据此曲改编成管弦组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听。教师介绍:瑶族舞曲

3、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部分,课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两个主题,主题A非常优美动听,主题B矫健活跃。现在我们先来学唱主题A。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大屏幕显示第一部分旋律)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答)师:这一部分先有一个简短的引子,随即主题A多次出现,描写身着盛装的瑶族姑娘们翩翩起舞,气氛逐渐热烈。主题B进入后,速度加快,刚强矫健,描写小伙子们也加入到歌舞的队伍中。B、随琴唱。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4)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4、。(生答)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B、随录音哼唱。(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5)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A、播放音乐,想象描绘了怎样的场面。(生交流,简短回答)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B、随琴唱。(6)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3用主题A作声势练习(1)引

5、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4)将整个练习连起来做几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组或个人做。4用课堂乐器演奏主题A(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5.欣赏锦鸡出山6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