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934591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共临夏州委 临夏州人民政府有关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为了认真贯彻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州党代会精神和全州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推动全州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作出如下决定。一、发展思路和目的任务(一)发展思路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产业富民、农牧稳州”战略,牢固树立“为牧而农、为工而牧、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理念,坚持打绿色牌、产业化推动、链条式开发,按照夯基本、调构造、强科技、育龙头、攻难点、抓劳务、促增收的思路,着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强化政策、科技、人才、设施装备和体制支撑,着力发

2、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原则化、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努力实现全州农业超常规、创新型发展,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基本支撑。(二)目的任务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5万吨以上,农业增长值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把临夏建成西部地区清真牛羊肉生产加工基地、牛羊及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和面向兰州的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全省高效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全省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重要农产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农业构造更加合理,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土地产出率、劳

3、动生产率、资源运用率明显提高。到,全州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应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格局。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环绕全州经济发展“三大基地、三大产业带”的布局,立足川塬区、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区域特性,种植业重点发展高效农业、旱作农业、特色农业,养殖业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奶牛“三大产业带”和猪、鸡、渔“三大基地”,林果业重点发展花椒、啤特果、核桃产业,增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布局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三)粮食产业。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调节优化构造布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主攻玉米、马铃薯两大高产作物,稳定小麦生产,在广河、永靖、东乡、临夏

4、县等干旱半干旱区建立玉米产业带,在北部干旱山区、东西部阴湿区建立马铃薯产业带。(四)草畜产业。进一步实行国家天然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贴政策,加大草场围栏建设,提高草原生产性能,支持农户种植近年生优质牧草,稳步扩大粮饲兼用玉米种植面积;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科学化运用,实现重点农作物种植区域饲草资源向养殖重点区域的有效输转。依托全省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重点发展肉牛、肉羊和奶牛养殖,稳定发展猪鸡生产。(五)经济作物产业。以设施农业为方向,优化品种构造,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发展壮大临夏县北塬灌区、沿黄灌区、大夏河流域、广通河流域四大蔬菜产业基地。以双低油菜为重点,建立和政、积石山县油菜产业带。以康乐县、和政

5、县高寒阴湿区为重点,建立道地中药材产业带。依托兰州百合品牌优势,在永靖县建立百合产业片。(六)林果产业。环绕“三河三麓三带”经济区建设,以黄河、洮河、大夏河沿岸为重点,大力发展以花椒为主的产业带和以阔叶树为主的育苗产业;以太子山、积石山、南阳山一带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啤特果为主的林业产业带和以针叶树为主的育苗产业;在河谷川塬区加快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和以高档城乡绿化树种为主的育苗产业,形成花椒、啤特果、核桃三大产业引领,大接杏、红枣、苹果、油桃、枸杞等产业补充,林木育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多点开花的新格局。(七)水产养殖业。依托州内丰富的水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加快建设以刘、

6、盐水库及沿岸地区为重点的水产养殖基地;加大州内冷水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建设以太子山、积石山、南阳山一带为重点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八)基地规模化。加快种养构造调节,扶持发展特色种植、草食畜牧业为主的稳州老式产业,壮大种养基地规模。积极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有偿流转,实现土地资源运用的规模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继续实行粮食增产工程和“菜篮子”工程,对旱作农业、规划区域内的设施农业、高效节水设施建设予以补贴。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对新建的养殖专业村、养殖场(社区)按照以奖代补形式予以补贴。到,形成15万亩的旱作农业、2万亩双低油菜、万亩中药材、10万亩设施蔬菜、94万亩花椒

7、、38万亩啤特果、1万亩核桃和52万亩其他特色林果的种植规模;规模养殖户达到3.8万户,专业养殖村达到20个,养殖场(社区)达到150个以上,规模养殖饲养量占全州总量的60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00万头(只)。 (七)生产原则化。加快建立本州农业生产规程和内控质量原则,积极推动蔬菜原则园和原则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对每年新改造规范达标的州级、省级和部级蔬菜原则园和养殖场,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一次性予以补贴。全面推动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和清真食品体系认证,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八)加工特色化。哺育壮大重点龙头公司,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农产品加工公司向

8、园区集中,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大对清真肉乳、马铃薯、玉米、啤特果、花椒加工公司的扶持,扶持发展一批地区特色显明的农产品加工公司,建设西部地区清真牛羊肉及系列熟食品加工基地,打造中国皮革毛纺手工地毯加工产业集群。到,建成国家级龙头公司家,省级重点龙头公司35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公司,州财政分别予以0万元、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优先向重点龙头公司安排。(九)产品品牌化。依托清真品牌优势,加大对清真牛羊肉、无公害农产品、林果产品、皮革等产品品牌和“东乡手抓”等地区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出名度和美誉度。到,打造5个国内出名品牌、0

9、个以上省内出名品牌。支持农产品加工公司参与全国和国际农博会等推介会、展销会,州财政和公司所在县财政分别予以一定比例的参展补贴;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的公司或组织,一次性奖励万元,获得省级名牌或省级出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0万元。(十)经营产业化。加快农业园区建设,在全州逐渐建成一批产业、技术、资金、服务、管理相对汇集的现代农业园区。扶持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重点支持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畴广的市场改造升级,形成州级有区域性市场、县(市)有骨干市场、乡镇有产地市场、基地有田头市场的市场体系。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送“绿色通道”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

10、。完善龙头公司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公司+基地+农合组织+农户”的经营格局。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农民专业合伙社奖补资金,鼓励种养大户、农产品营销户、养殖专业村、农机专业户等组建农民专业合伙社,支持专业合伙社与超市、龙头公司、学校、都市社区等开展产销衔接;对评为州级、省级和国家级合伙社示范社的,按照以奖代补形式一次性予以补贴。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伙社600个,入会农户达到15万户。四、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十一)加快高原则农田建设。贯彻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质量评估制度,开展大规模地力提高和农田设施完善相结合的中低产田、土地整顿、原则梯田和高原则农田建设,究竟新修梯田万亩。实行灌区配套与

11、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争取临夏市、和政县、广河县、东乡县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大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力度。(十二)提高农机化妆备水平。优化农机装备构造,积极推动养殖业、设施园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进一步拓宽农业机械作业和服务领域。到,综合农机化率达到42%,农机总动力达到116万千瓦。积极争取国家农机具购买补贴政策,提高州、县(市)农机具购买补贴配套资金。对作业面积达到000亩以上的农机户、农机合伙社由县(市)财政予以合适补贴。(十三)强化项目支撑能力。全力实行“4+5”行动筹划,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做实项目筹划和前期工作,

12、建立科学的项目库。全力求取省上和国家支持,实行一批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加大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投入,州、县(市)财政对农业重点项目安排一定的前期经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能推动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的项目。(十四)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对年度考核持续3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高一级技术职务时不受岗位限额限制。鼓励科技人员进一步产业一线指引生产,对领办农民专业合伙社、开展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科技人员,晋升技术职称时不受岗位限额限制。充实乡镇农业服务机构科技人员,每年招录一批农业类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农业服务机构工作;对服务期满,工作业绩

13、突出的,择优选调到州、县农业服务机构工作,解决州、县两级技术人员断档的问题;在乡站或农业生产一线设立公益性服务岗位,每年招聘一批人员加强基层技术服务力量。通过开办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开展大面积农民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务农务工技能水平。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原则贯彻农业、林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卫生津贴。(十五)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良种良法和先进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示范,积极推广旱作节水、设施栽培、良种繁育、畜禽原则化养殖、动植物疫病防控、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运用等先进合用技术,筛选推广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种植品种;加快“康乐肉牛”、“河州奶牛”、“东乡肉羊”地方品种核心类群哺育

14、步伐;鼓励养殖户、养殖场(社区)建设青贮窖池、购买大型铡草机械,支持公司和个人兴办青贮饲料配送中心,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科学化的运用。到,重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经济林果良种化率达到9%以上,牛羊良种率达到70%以上,猪鸡实现良种化,秸秆科学运用率达到%以上,农业科技奉献率达到5%。实行能繁母牛养殖补贴政策和引进奖励政策,对奶肉牛冻配改良所需液氮、冻精全免费,对地方品种核心群、新建牛羊良种繁育场、人工授精站点建设、0立方米以上永久性青贮窖,按照以奖代补形式予以补贴。(十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巩固提高州一级、充实完善县一级、理顺健全乡一级、拓展延伸村一级”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技推广

15、、农机服务、农经管理、农业执法、水利管护、扶贫工作服务体系,配备必要的办公场合、仪器设备和实验示范基地。在州级农口有关部门设副县级的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将部分农口科级事业单位升格为副县级单位;县(市)相应州级健全机构、配备人员;进一步理顺乡镇农业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人财物统归县(市)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在各行政村设立农技员、林技员、动物防疫员、草原管护员、水管员,县级财政按照社干部报酬原则予以补贴。(十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坚持重大动植物疫病避免控制和因病设防相结合,健全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应急预案,州级财政每年列支2万元,县级财政列支3万元,充实州县两级应急物资储藏库建设,提高处置突发

16、动植物疫情的能力,保证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建立健全州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进入生产环节,在重点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设立检测点,实现农产品抽检常态化,同级财政每年保障检测经费0万元,保证不发生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十八)加强农业生态环保。实行“绿色发展、生态立州”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州和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以生物多样性建设保护为主的国家级示范区为目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实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建设西南部水源修养型安全生态屏障、中部经济防护型安全生态屏障、东北部植被恢复型安全生态屏障。建设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实行以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洮河、大夏河、湟水河流域水保生态治理,实行易灾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动农村户用沼气、养殖社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