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快乐找规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93445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数学活动:快乐找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班数学活动:快乐找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班数学活动:快乐找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数学活动:快乐找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活动:快乐找规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数学活动:快乐找规律设计意图 让幼儿学习排列可以为幼儿建立粗浅的数学概念。大班幼儿开始对生活中按一定规律(如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排列的物体感兴趣。因此我们想通过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特征,然后启发幼儿创编出新的规律,并运用到生活中来,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和理解AB、ABB、ABC等排列规律。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创编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3让幼儿体验与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布置“数学大本营”的活动环境(投放衣服、围巾、图片、道具等物品,且物品上的装饰都有一定的规律)。 2材料准备:分组材料(用绒布做的表演

2、服饰、围巾、帽子、迷宫图等4组物品),各种水果、小动物、交通工具、几何图形等贴绒小卡片,以及用于教师操作的排列板等。 3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物品的排列规律。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参观“数学大本营”,引导他们寻找排列规律。 (1)幼儿自由参观“数学大本营”,感知各种物体的排列规律。 师:你们瞧,大本营的大门美吗?为什么看起来会美呢? 幼1:因为大门柱子的颜色有规律。 幼2:柱子上的颜色是红、黄、蓝,红、黄、蓝,红、黄、蓝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有规律的排列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在大本营里还有很多东西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进去找一找吧。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发现的排列规律。 师:

3、你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排列? 幼1:我看到被子条纹的颜色是有规律的。 幼2:老师,这个抱枕上的图案有规律,圆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 幼3:上面那些灯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幼4:老师,你衣服的颜色也有规律,白、黑,白、黑 2、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探索AB、ABB、ABC等排列规律,并创编新的排列规律。 (1)教师出示排列板,引导幼儿观察、理解AB的排列规律。 师:这些灯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幼:是按颜色规律排列的,红灯、绿灯,红灯、绿灯,红灯、绿灯 师:如果用A表示红灯,B表示绿灯,这组排列怎么读? 幼:AB、AB、AB 师:还有哪组排列也可以用AB来表示? 幼1:围巾上的图案是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4、可以用AB表示。 幼2:这件衣服上的图案是大圆、小圆,大圆、小圆可以用AB表示。 师:(小结)像这样由两种不同颜色或大小、形状等特征的物体一个接一个交替排列的,我们都可以用AB符号表示。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用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排列出AB规律的物体。 师:哪些物体的排列也可用AB这个符号表示? 幼1:我家地板是由一块正方形瓷砖接着一块长方形瓷砖铺成的,就是AB规律的。 幼2:我的书架一层黄、一层蓝,也是AB规律的。 幼3:如果把积木按一块大的、一块小的排列,也是AB规律的。 幼4:排队时一个男孩接着一个女孩,也是按AB规律排列的。 (3)教师出示AB和ABB的排列图,引导幼儿比较AB与A

5、BB排列规律的异同。 师:第一个排序板与第二个排序板排列的规律有什么不一样? 幼:A是一样的,B多了一个。 师:(小结)把A、B两种物体进行排列,通过增加一种物体的数量,就会变出另一种新的排列规律,如AB可以变成ABB。 师:你们能用动物的叫声表现AB与ABB这两组规律吗? 幼1:喵、嘎,喵、嘎,喵、嘎和喵、嘎嘎,喵、嘎嘎,喵、嘎嘎。 幼2:喔、呱,喔、呱,喔、呱和喔、呱呱,喔、呱呱,喔、啄呱。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排列规律ABC。 教师请幼儿尝试把ABB改为ABc的排列规律。 师:如果要把“葡萄、苹果、苹果”这组ABB排列模式变成ABC排列模式,可以怎么变? 幼1:把一个苹果换成梨子,变成

6、“葡萄、苹果、梨子,葡萄、苹果、梨子”这样就是ABC排列模式了。幼2:也可以变成“葡萄、香蕉、苹果,葡萄、香蕉、苹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想得很巧妙,我们可以通过变换物体的种类,就可以变出新的排列规律,比如由两种物体排列的ABB模式变成由三种物体进行排列的ABC模式。 教师鼓励幼儿用夸张、有趣的动作表现ABc的排列规律。 幼1:老师,你看我跳舞。 (拍手、跺脚、移颈,拍手、跺脚、移颈) 幼2:我们的早操动作前平举、侧平举、拍手,前平举、侧平举、拍手 (5)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排列规律。 师:你们能用2-3种图片排出新的规律吗? 幼儿自由排列规律。 师:你排的是什么规律? 幼1:我排的是

7、AABB。 幼2:我排的是AAB。 幼3:我排的是AABC,跟他们不一样。 教师再次启发幼儿用动物叫声、动作表现各种不同的排列规律。 3、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排列规律装饰礼物。 (1)操作要求:选择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并按一定的规律装饰礼物。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鼓励幼儿运用新的排列规律(如AABB、AAB、ABCC等)装饰围巾、圣诞帽、衣服、迷宫等礼物。 每个幼儿都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及对排列规律的理解,用各种贴绒小图片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排列规律,装饰节日礼物。 (3)教师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 4、活动延伸。 幼儿带上自己的礼物参加由年段组织的“圣诞联欢会”。 活动点评 本次

8、活动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幼儿数学学习特点的准确把握,表现出如下几个亮点。 1、创设了蕴含教育意图的学习环境。活动中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且操作简便的材料,如用绒布做的排列板、衣服、围巾、帽子、迷宫图等,各种水果和动物的图片。每种小图片背后均订有魔术扣,可在绒布上随意地贴上或取下,可以重复使用,富有创意。这些材料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明确的教育意图,向幼儿呈现了多样化的排列规律以及规律延续和创造的广阔空间。 2、引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主动学习数学的鲜明特点。教师引导幼儿借助丰富的操作材料,综合运用了观察、倾听、寻找、思考、表达等各种学习通道与材料相互作用;不断

9、引发幼儿结合动作表现、声音模拟、动手排列、回忆联想、归纳表达等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思维发端于动作、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3、有效地锻炼了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不仅让幼儿掌握了物品排列的规律,而且锻炼了幼儿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认识直观物品的排列顺序和规律是没有难度的,而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进行了两次质的飞跃:一是从观察直观物体的排列规律到表达规律,如幼儿观察大本营大门的颜色后说出规律的名称红、黄、蓝,红、黄、蓝;二是从用实物呈现规律到用符号表达规律,如用“红灯、绿灯,红灯、绿灯”呈现规律到运用AB表达规律,有效地锻炼了幼的数学思维。 4、展现了教师组织指导的灵活严谨。数学活动的成功组织离不开教师严谨的思维。本次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指导富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环节安排层层递进,教师语言简明准确,小结规范精炼,提问严密,并且善于回应幼儿,体现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观摩同行的充分肯定。但是,今后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中需要对操作材料的多样性与利用率、新颖性与实效性之间的关系,对幼儿逆向思维能力的引导,对幼儿思维活动过程表达的引导等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