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格式模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93261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格式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格式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格式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格式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格式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格式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格式模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文封面(打印前删除这四个字)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注:此处是论文题目,中文题目,不超过30个汉字,居中,字体:宋体, 加黑,字号:二号,行距:多倍行距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 取消网格对齐选项。论文格式基本要求:纸型:A4纸;(2) 页边距:上 3.5cm, 下 2.5cm, 左 2.5cm 2.5cm;(3) 页 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阅后删除此文本框。注:此处是论文的标识,按照实际情况填写即可。字体:宋体 字号:四号,行距:多倍行距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 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阅后删除此文本框。_一 _学生姓名:学 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注:页

2、眉,居中,宋体,小五号。阅 后删除此文本框。摘 要摘要部分说明: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摘要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 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中文,宋体,西文字体“Times New Roman”; 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关 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

3、不加标点,3-5个,黑体,小四,加粗,段前为1倍 行距。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论文目 录摘要I第1章正文格式说明31.1章节标题格式(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31.2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3第2章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42.1正文中的编号42.1.1图的格式示例42.2 表的格式说明42.2.1表的格式示例42.3 公式的格式说明52.3.1公式的格式示例52.3.2公式的格式描述6第3章打印说明73.1封页73.1.1 封皮73.1.2 封一73.2 中文摘要73.3目录73.4 正文7第4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84.1第四章第一节题目(黑体,四

4、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84.1.1第四章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84.2第四章第二节题目84.2.1第四章第二节一级题目8第五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95.1第五章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95.1.1第五章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95.2 第五章第二节题目9结论10致谢11参考文献12章题目黑体,小三,1.5 倍行距,段后11磅。第1章正文格式说明二W正文格式可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 字体:中文字体“宋体”,西文字体“Time

5、s New Roman”;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25, 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1.1章节标题格式(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1) 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每章另起一页。章序号为阿 拉伯数字。(2) 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3) 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左,字

6、号:小四,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1.2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应由正文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封一和封底不编 入页码。将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 体,小五。第2章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各章之间应重新分页,使用“分页符”进行分隔。设置方法: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分隔符(B)”,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分隔符类型为 “下一页”,确定即可另起一页。2.1正文中的编号正文中的图、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1.2,表2.3,式6.7等。如“图1.2”就是指本论文第1章的第2个图。中文图名设置为宋体,五号,居中,英

7、文图名称设置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居 中;段前0.5行。2.1.1图的格式示例图在正文中的格式示例如图2.1所示。2.2表的格式说明2.2.1表的格式示例 表名应当在表的上方。编号应分章编号,如表2.1、表2.2。 中文表名设置为宋体,五号,且居中。英文名称设置为Times New Roman,五号,且 居中;段前0.5行,段后0.5行。 表及其名称要放在同一页中,不能跨接两页。 表内文字全文统一,设置为宋体,五号。表在正文中的常用格式如表2.1至表2.3所示,请参考使用。物流的概念和范围如表2.1表述。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表2.1物流的概念和范

8、围本质过程途径或方法规划、实施、控制目标效率、成本效益活动或作业流动与储存处理对象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相关信息范围从原点(供应商)到终点(最终顾客)目的或目标适应顾客的需求(产品、功能、数量、质量、时间、价格)表2.2统计表产品产量销量产值比重手机110001000050050%电视机5500500022022%计算机1100100028028%合计17600160001000100%表2.3分栏表年度产品产量销量产值2004手机计算机1100011001000010005002802005手机计算机160002100130001500550320从表2.2和表2.3可以看出,公司销售情况

9、。2.3公式的格式说明2.3.1公式的格式示例由于一般的文献资料中所给出的载荷和抗力的统计参数主要为变异系数,为便于讨论,定义公式形式如下:I1LRI = 1 M|1J A Vs+ FXLI0k s 7 VA 2RS 7(2.1)其中,p r,p s分别为抗力和载荷效应的均值,.。2.3.2公式的格式描述(1) 公式缩进2个汉字。(2) 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如(2.1)、(2.2)。(3) 公式位置:公式之间及上下文间设置半行间距或者6磅,作者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以保证格式协调和美观。第3章打印说明3.1封页3.1.1封皮3.1.2 封一3.2中文摘要3.3目录3.4正文

10、第4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4.1第四章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4.1.1第四章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4.2第四章第二节题目4.2.1第四章第二节一级题目第五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5.1第五章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5.1.1第五章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5.2第五章第二节题目结 论结论是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逻辑发展,是整篇论文的归宿。结论是在理论分析、试验 结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的过程而形成的总观点。结论必须

11、完整、准确、 鲜明、并突出与前人不同的新见解。书写格式说明:标题“结论”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 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结论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 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中文字体“宋体”,西文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 行距:多倍行距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致 谢论文中不得书写与论文工作无关的人和事,对导师的致谢要实事求是。书写格式说明:标题“致谢”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 体,居中,

12、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致谢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 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中文字体“宋体”,西文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 行距:多倍行距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参考文献标题“参考文献”不可省略,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然后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 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参考文献内容设置成字体:中文字体“宋体”,西文字体“ Times New Roman,”居中,字号:五号, 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13、。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0篇,其中期刊不少于6篇。示例如下: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 霍斯尼R K著.李庆龙译.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3 Borko H, 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New York: Academic Pr.,1978.4 徐滨士,欧忠文,马世宁等.纳米表面工程.中国机械工程,2000,11(6):707-712.5 Kuehnlw M R, Peeken H, Troeder C et al. The Toroid

14、al Driv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981, 103 (2):32-39.6 惠梦君,吴德海,柳葆凯等.奥氏体一贝氏体球铁的发展.全国铸造学会奥氏体一贝氏体球铁专业学术会议, 武汉,1986.7 Rosenthall E M,ed.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Univ. ofMontreal,1961.Toronto:Univ. of Toronto Pr.,1963:23-298 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见:程裕淇编.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9 Buseck P R,Nord G L, Veblen D R.Subsolidus phenomena in pyroxenes.In: Prewitt C T, ed. Reviews in mineralogy,pyroxenes v.7. s.l.: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80: 117-211.10 金波.采用并联型液压系统的水轮机调速器控制系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