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考点强化练 第35练 含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930614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全国考点强化练 第35练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全国考点强化练 第35练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全国考点强化练 第35练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全国考点强化练 第35练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全国考点强化练 第35练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全国考点强化练 第35练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全国考点强化练 第35练 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训练目标1.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突出特征。2.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3.民族工业发展与国内、国际环境的关系。小题精练1(2016益阳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2(2016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

2、6122这种现象的出现()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3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中19121919年间,中国的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A纺织业和面粉业B造纸业和

3、烟草业C火柴业和榨油业D钢铁业和煤炭业5(2016黄冈高三9月质检)1930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A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B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C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D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6(2017石家庄高三复习质检)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C促进了实业救国

4、思想的产生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7(2016郑州一模)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对此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构建战时体制B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发展C埋下了官僚资本猖獗的隐因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C中国

5、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大题优练9(2016北京西城高三第二学期期末改编)玩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相应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0年,姜俊彦留学日本归沪,在上海开设大中华工场,用进口原料生产彩色乒乓球、洋囡囡等玩具。随后,先施、永安等大型百货公司也自设工场,仿制、销售英国货荡马、童车,并有配套生产零部件的作坊。这些作坊看到利润可观,于是相继脱离先施等公司,独立设计研发生产玩具,并逐渐发展为儿童玩具的制造工厂,从业人数近百人。上海爱国玩具厂诞生于1919年,以“赤心爱国牌”作为商标,专门制作铁皮机动玩具。爱国玩具厂于1920年代

6、生产的铁皮鼓,印有“勿忘国耻”字样。1931年,上海市有玩具厂43家,从业人员近千人。1934年,康元制罐厂设立玩具部生产金属玩具,雇工100多人,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玩具制造厂。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康元制罐厂被日机炸毁,一批中小玩具厂也先后倒闭。1949年5月,全市有玩具厂约30家,从业人员200余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为视角,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精析1D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与材料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高潮”不符,故A项错误;列强忙于“一战”,与材料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不符,

7、故B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地位低,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2B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外国经济侵略加深,与材料中外资在华企业减少不符,故A项错误;外资企业减少,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压力减小,会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创造了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当时外资企业减少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不是政府政策带来的变化,故C项错误;外资减少只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而不能够改变民族工业结构,故D项错误。3C依据题干时间“1902年”,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

8、限制,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B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正确;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是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故D项错误。4A由教材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即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5C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没有实现中国货币的现代化,故A项错误;“币制改革”有利于稳定外汇价格,但不是其突出作用,故B项错误;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货币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官僚资本的发展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6B材料强调了1

9、912年后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甲午战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政策,故D项错误。7B抓住材料“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来分析,有利于战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全国一致动员才有成功的希望”,未涉及外国资本,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可以“通盘筹划”,也可能有利于官僚资本借此控制经济命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

10、意;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8A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本国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以及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而所有上述因素根本原因都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选择A项。9示例:清末,政府鼓励民间办厂,上海玩具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出现了机器生产方式;玩具制造由仿制逐渐到自行设计。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以爱国的热情倡导“实业救国”;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使上海玩具业的发展带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20世纪30年代前期,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上海的玩具业随之发展。但发展进程被日本侵华、蒋介石发动的内战阻断,上海玩具业发展逐渐萎缩。上海玩具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的进步、爱国精神的传承。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